2018年12月03日09:20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開欄的話
“脫下橄欖綠,永遠都是兵。職責扛肩上,忠誠留心中。”簡簡單單的歌詞,唱出無數退役軍人的心聲。離開軍營后,他們中有的人扎根基層,帶領百姓致富;有的人立足本職,守護一方安全;有的人自主創業,造福回饋社會,在不同的崗位上續寫軍人的風采與榮光。本報今起開設“咱當過兵的人”專欄,聚焦退役軍人中的先進典型,頌揚他們的風骨與奉獻。③4
□河南日報記者王小萍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王雪紅
12月2日,夜幕降臨,澠池縣段村鄉四龍廟村黨支部書記張東堂又忍不住到后山轉轉,到了該收柿餅的時候了,晾曬在房檐下的串串柿餅,是他眼里一道亮麗的風景。
65歲,患膀胱癌9年。對于張東堂來說,短短的幾百米路程也很漫長,現在他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能讓他撐下去的是帶領全體村民脫貧致富的情懷:“要在有生之年為群眾多辦點實事。”
四龍廟村位于豫西山區,全村山多地少,糧食產量只有平原地區的一半。從2009年開始,全村大力發展柿子、花椒等種植產業,打造鄉村旅游。如今,全村年人均收入從2010年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了8000多元。村民都說,這多虧了張東堂。
1971年,17歲的張東堂參軍入伍,全村七八百人敲鑼打鼓為他送行。當時他就暗下決心,等從部隊回來,一定要讓鄉親們吃上白饃饃!張東堂服役7年,先后榮獲營部嘉獎2次、連隊嘉獎2次。1977年從部隊復員回村后,在村干部的崗位上一干就是41年。2009年,他剛當選村支部書記不久,就被確診為膀胱癌。面對病魔,他不屈不撓,傷口剛好,他就爬了起來,在田間地頭忙活。幾年下來,他先后經歷了6次化療,可他依然坦然面對,積極工作。“吃藥只能止疼,干工作才能救命。”面對妻子兒女的擔憂和勸阻,張東堂總是這樣說。
近10年來,在張東堂的帶領下,四龍廟村群眾種了3000畝牛心柿、2000畝花椒、1400畝連翹。“這3樣經濟作物的收益期都超過50年,只要管理好了,就能保證咱村50年不返貧!”張東堂說。他拖著病體,多次跑到鄭州、北京等地談項目,招商引資3個多億發展旅游產業,為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帶動了村里的經濟發展。
脫貧攻堅戰打響時,四龍廟村有46戶貧困戶,張東堂主動承包了4戶。村民張靈云當初反對種果樹,他忍著病痛多次上門做工作,如今張靈云的果園年收入超過10萬元;在外打工的兒子經常寄錢給張東堂讓他買藥,他卻“克扣”部分藥錢,給貧困戶解決更多的困難……
今年5月,張東堂的病情再度惡化,幾經搶救,醫生把他從死亡線上拽了回來。出院不久,他就躺在床上召開了一次村委會會議:“堅決聽黨話,永遠跟黨走。如果我走了,不管你們誰當支書,也一定要帶著大伙兒,把脫貧攻堅進行到底!”
日前,張東堂當選為全國“最美退役軍人”,是我省唯一入選者。
11月10日記者獲悉,澠池縣段村鄉四龍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東堂當選全國“最美退役軍人”,是河南唯一入選者。他先后被評為2017年“全國精準扶貧帶頭人”、2017年“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榮獲河南省第六屆道德模范提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