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獨家 > 正文

峻極峰下 領略嵩陽書院千載文脈綿延

2018年12月02日14:47  來源:映象網

5034


12月1日,“文脈頌中華 書院@家國”網絡傳播活動媒體團一行前往河南登封市嵩陽書院進行參觀采訪,實地感受已傳承千載而不絕的儒學文化圣地。 

由釋改儒 圣賢講學 影響后世千載

這里曾經是一片海洋。幾十億年滄海桑田,在中原腹地的這塊地方,隆起了被尊為中岳的巍峨嵩山。1500多年前的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在嵩山之陽,一個名為嵩陽寺的佛教場所初建而成,它就是日后在中國歷史上聲名赫赫的嵩陽書院。

“嵩高惟岳,峻極于天”,嵩陽書院因巍巍嵩山而名,嵩山因煌煌書院平添了幾多厚重。如今,漢武帝嵩山祭天時百官山呼萬歲的聲音早已在時空中飄散,而傳承中國文化的嵩陽書院卻在滄桑中歷久彌新。它浸潤著歷代儒生的家國情懷,也是后來者無法忘卻的精神家園。

嵩陽書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初名嵩陽寺,為佛教寺院。隋煬帝大業八年(公元612年)改名為嵩陽觀,成為道教活動場所。唐高宗時(公元683年),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到嵩山兩訪潘師正,都以嵩陽觀為行宮,曰奉天宮。五代后唐清泰年間,進士龐式曾在嵩陽觀聚眾講學,后周世宗柴榮時改為太乙書院,成為儒學活動中心,宋初又更名為太室書院,宋仁守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五月十五日,宋仁宗趙禎敕令重修太室書院,并賜院額,將太室書院改稱嵩陽書院,并設院長掌理院務。

書院是我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在我國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獨特的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嵩陽書院從五代后唐到清代末年,經歷了近千年的講學歷史,是書院中的佼佼者,對傳播中華民族和培養造就人才發揮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宋初,國內太平,文風四起,儒生經五代久亂之后,都喜歡在山林中找個安靜的地方聚眾講學。登封是堯、舜、禹、周公等曾經居住過的地方。據記載,先后在嵩陽書院講學的名流有范仲淹、司馬光、程顥、程頤、楊時、朱熹、李綱、徐應龍、劉光祖、王居安、范純仁等人,司馬光的巨著《資治通鑒》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陽書院和崇福宮完成的。宋神宗熙寧、元豐年間(1068~1085年),程顥、程頤、司馬光等人先后到嵩陽書院講學。程顥還親自為嵩陽書院制定學制、教養、考察等規條。受業生徒,常達數百人之多。“二程”在嵩陽書院講學10余年,對學生一團和氣,平易近人,講學鮮感,通俗易懂,宣道勸儀,循循善誘。學生虛來實歸,皆都獲益,有“如沐春風”之感。嵩陽書院正是擁有了得天獨厚的師資條件,聲名大振,四方生徒摩肩接踵,成為北宋影響最大的書院之一。 

不難想象,司馬光居住洛陽、嵩山十五年,傾心講學,專心著述。他發現嵩陽書院東墻外的疊石溪水流潺潺,怪石嶙峋,溪水兩旁花木蔥蘢,相映成趣,十分喜歡,就建一別館,春、夏兩季居住,在此完成了王道相傳、以史為鑒的《資治通鑒》中第9至21卷。“日力不足,繼之以夜”,經世致用之情溢于文字。 

范仲淹性情率真,嵩陽書院如今還流傳著他講課時或擊掌高歌,或迎風長嘯的故事。范文正公所倡導的先憂后樂思想和秉持的仁人志士節操,在那一幕幕興致所至的講會辯論中,春風化雨一般感染著學生,成為他們的志向。

自古以來,儒家圣賢將中國文化之“道”作為追求目標,既強調以道修身、完善自我人格,所謂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又強調以道治世,規范社會秩序,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們用“道”引領的完美世界,滋養著文人雅士的心靈,沉淀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深處。

古跡屹立 幾度興衰 文脈薪火相傳

在嵩陽書院大門前西十余米處,有一高大的《大唐嵩陽觀紀圣德感應之頌碑》,即大唐碑,高9.02米,寬2.04米,1.05米,重80多噸,雄偉壯觀,為河南最大的石碑。碑系唐玄宗天寶三載(公元744年)刻立,主要記述嵩陽觀道士孫太沖為唐玄宗李隆基練丹九轉的故事。李林甫撰文,唐著名書法家徐浩八分隸書,其字態端正,一筆不茍,剛柔適度,筆法遒雅,是書法之珍品。碑的背面和兩側游人題字,共有23條,多為北宋、明、清、民國時期的官吏、文人親筆書寫,真、草、篆、隸各體具備,與大唐碑文前呼后應,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為研究古代名人游嵩行跡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大都為唾罵撰文者李林甫的文字。

石碑由三部分組成,碑下部為精雕長方形石座,四面刻有十個石龕:前后各三,兩側各二,龕內十座浮雕武士像。中部碑身上刻碑文。碑首分三層,上層為素面的束腰帶座寶珠,寶珠兩邊,兩只卷尾石獅,后腳盤蹬在寶珠的基座上,前爪把持寶珠,獅嘴吞吻在寶珠上面,栩栩如生,十分壯觀;中層較大,上面浮雕連續的大朵云氣圖案;下層的四邊稍大于碑身,前面篆刻額文,額文兩邊浮雕雙龍、麒麟。該碑雕工精細,達練圓熟,是唐代石刻藝術之珍品,也是研究嵩陽書院歷史及宗教的不可缺少的史料。

嵩陽書院的大門上有副對聯:“近四旁,惟中央,統泰華衡恒,四塞關河拱神岳;歷九朝,為都會,包伊瀍洛澗,三臺風雨作高山。”它是清代翰林侍讀吳慈鶴督學河南考察嵩陽書院所題,以嵩山地形的雄偉,烘托出嵩陽書院的氣勢非凡地位出眾。

在書院沿中軸而行,五進院落依照儒家禮制而建,南北長297米,東西寬81米。穿過大門、先圣殿后為講堂。先生激情講學,學生如坐春風,師生相互答疑問難,激蕩交流獲得新觀念新思想的那些片斷,大多會聚于此。

池水環繞的泮池,修于何時不得而知,引書院西溪水,架石渠助水循環,寓含朱熹“為有源頭活水來”之意。之后有道統祠和藏書樓,體現出教學、藏書、供祭的主體地位。宮嵩濤說,祭祀道統三圣人(帝堯、大禹和周公),是嵩陽書院的傳統,正是這種祭祀形式,使它成為傳承理學正宗嫡傳的主要場所之一。

百余間古建筑多為硬山式灰筒瓦房,古樸大方,自然淡雅,與中原地區眾多紅墻綠瓦、雕梁畫棟的寺廟截然不同,是中國北方書院建筑的典型代表,它見證了一種已經消逝的文化傳統,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書院內的文化遺存同樣飽經滄桑。兩棵漢封將軍柏,經林學專家鑒定,樹齡均有450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柏樹,因它而起的典故“先入為主”至今流傳。

歷經千余年的書院教育已經走完了它的歷程。嵩陽書院作為中國古代教育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永遠載入史冊。而在新時代下,后人仍將前赴后繼,再次發揮嵩陽書院的思想文化優勢傳承國學,讓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走向世界。


文章關鍵詞:嵩陽書院 文脈頌中華 網絡傳播活動媒體團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