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9日09:46 來源:新華網
11月19日2時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顆北斗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于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斗三號系統第十八、十九顆組網衛星。 新華社記者 琚振華 攝
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 題:心中有夢想,腳下就有力量——寫在“中國夢”提出六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胡浩、王琦
夢想,是一切奮斗的起點。
一個有夢想、肯奮斗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
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夢”提出六周年、黨的十九大召開一周年……歷史與未來在2018年交匯,奔向夢想的腳步從未停歇。
面對紛繁復雜的外部環境,面對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等一系列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帶領中華兒女奮力前行,逐夢結出累累碩果。
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場館外,進博會吉祥物“進寶”準備迎接四方賓客(11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有夢想,就有逐夢前行的動力
茫茫夜色中,火箭托舉著北斗雙星拔地而起,直沖霄漢。
11月19日凌晨,隨著兩顆組網衛星順利升空,我國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將于今年底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基本導航服務。
這是寫滿艱辛與榮耀的“航天之夢”的關鍵一步,也是實現追趕與超越的中國夢的難忘瞬間。
中國夢,描繪出一個時代最為壯闊的夢想圖景,匯聚起一個國家最為持久的追夢力量。六年來,中華民族一步步砥礪奮進、一步步扎實前行。
向前一步,夢想的輪廓更清晰。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全黨的行動指南,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作出戰略部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已經繪就。
向著夢想奔跑——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雄安新區建設、鄉村振興……一個又一個臺階見證突破的勇氣。
向著夢想奔跑——自貿試驗區改革深化拓展、審批服務便民化持續推進、減稅降費政策密集出臺、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一串又一串腳印寫就奮進的篇章。
向著夢想奔跑——85個貧困縣(市、區)在第5個扶貧日脫貧摘帽,169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8月份同比下降6.9%……一組又一組數字刷新前行的速度。
向前一步,筑夢的根基更穩固。
天津自貿試驗區東疆片區內的進口車(4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 攝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7%,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居于前列;城鎮新增就業1107萬人。全年糧食產量可望保持在1.2萬億斤以上;國際收支、企業利潤、勞動生產率等主要指標處于合理區間。
“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經濟環境,中國經濟有望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巴西中國問題研究所所長羅尼·林斯認為,中國經濟的彈性和韌性不斷加強,為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對內,發展的步履更加堅實;對外,開放的胸襟更加寬闊。
11月10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圓滿收官。短短6天時間,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超過40萬名境內外采購商共襄盛舉。
這是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被外界普遍視為中國展現進一步開放決心的“創舉”。
貿易伙伴擴展到231個國家和地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額超過5.5萬億美元……攜手全球互利共贏、共享未來,中國夢激蕩世界夢。
向前一步,逐夢的腳步更有力。
藥價降了。兩年前被確診為乳腺癌的重慶市退休職工王永安(化名)的藥費負擔減輕了一大半。得益于一系列藥品新政,新納入醫保的17種抗癌藥支付標準較零售價平均降幅達56.7%。
學校近了。輟學兩年后,家住秦巴山區山溝溝里的李興(化名)回到了課堂。為解決適齡孩子就學問題,當地政府在村里新建了一個教學點,讓因交通不便而流失的山里娃“回流”。
辦事易了。長沙眾泰汽車財務部的周禮在湖南省稅務征管業務和信息系統整合后感受到了“化繁為簡”的便利:“改革前,每次我都要在國地稅兩個系統分別申報,現在通過網上稅務局只需報送一套資料就能一次性辦結。”
……
中國夢的圖景,正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神州大地上漸次鋪開。
顧客在海南三亞海棠灣免稅店內游覽、購物(2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有夢想,就有攻堅克難的勇氣
風過耳畔。回首來路,偉大成就和偉大變革讓復興之本更牢固、夢想之基更堅實;展望前方,距離夢想越近,需要付出的努力注定越艱辛。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今年以來,反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美經貿摩擦持續升級;
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各種周期性、結構性、體制性因素交織疊加。
進入新時代的中國,面對的問題清單上,風險與挑戰更加紛繁復雜。
“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
習近平總書記用形象的“大海論”,道出了中國人民的堅忍不拔,道出了中華民族共圓中國夢的堅定信念。
工人在中國重汽集團濟寧商用車總裝生產線上裝配汽車(11月22日攝)。 新華社發(李明放 攝)
民族有夢想,國家有力量。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與世界深度融合的激蕩期,對中國夢的期待和向往,凝聚起闖關奪隘的力量——
反制措施有理有利有節,深化改革不斷提速,擴大開放推陳出新,中國應對貿易摩擦底氣更足;
針對社會上一些否定、質疑民營經濟的言論,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給民營企業家吃下“定心丸”;
倡導命運共同體意識,深化伙伴關系合作,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定多邊主義信心,為實現共同發展和進步匯聚更廣泛共識、增添更強勁動力。
事實勝于雄辯,歷史告訴未來。在國內外形勢紛繁復雜、風險挑戰加劇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
游客在河北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游覽(8月26日攝)。 新華社發
有夢想,就有讓夢想成真的信心
站在中國夢提出六周年的節點上,眺望標注著一個個歷史進步節點的逐夢征程,我們充滿信心: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信心,來自科學理論指引的思想力量。
從工廠企業到機關社區,從繁華都市到邊遠鄉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改革發展的火熱實踐,為各項事業發展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在中國核桃之鄉河北涉縣,規模經營提高了核桃品質,深加工增加了產品附加值,“小山貨”成為“黃金果”;
在曾經的“國貧縣”河南新蔡縣,蔬菜大棚成為“技術課堂”,農民有了脫貧致富的真本領;
在過去的資源枯竭城市、今日的中國棉襪之鄉,吉林遼源念好民營經濟“快、實、活”的“三字經”,走出特色鮮明的發展之路;
……
在河南蘭考黃河灘區易地搬遷扶貧社區谷營鎮姚寨新村社區,居民黃玉英展示搬遷前的老房子照片(11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 攝
信心,來自中國共產黨的領航開路。
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大業,必須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黨的十九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出京活動,以初心之旅號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砥礪于新的偉大斗爭,投身于新的革命實踐。
成立中央審計委員會,強調更好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強化黨對機構編制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召開兩次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會議,推動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改革的系統性、創造性、實效性越來越強。
信心,來自新時代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的強大動能。
浙江省臺州市行政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給市民辦理業務(3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 攝
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國家博物館。
從粗布土衣憑票購買到天貓魔鏡百搭試穿,從村頭的“大喇叭”到“全觸控”、柔性顯示屏……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記錄40年來中國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昭示:未來已來,路在腳下。
就在參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的第二天,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委第五次會議,強調把深化改革開放同推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結合起來,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更大力度把改革開放推向深入。
信心,來自團結一心、上下同欲的磅礴偉力。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
虛心向人民學習,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就能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就能創造出屬于新時代的光輝業績,讓全體中國人民和中華兒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共享幸福和榮光。
123下一頁 123下一頁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的團結各族群眾,共建共享新時代中國發展成果的關鍵路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一種社會表征,其形成是一種文化融合、同化的過程。
河北正定古城,福建廈門市鼓浪嶼、福州市三坊七巷、三明市萬壽巖遺址,浙江良渚古城遺址等一系列重要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他都傾注了大量心血。習近平總書記在正定工作期間,身體力行推動文物保護搶救,修復隆興寺,保護古寺碑,組織開展文物、古樹普查,對文物古建劃定保護范圍……
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會上表示,安置社區治理是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的重要后續工作,關系到千萬搬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組織開展新時代新生活行動,引導專業社會工作等服務,幫助搬遷群眾盡快融入社區新生活。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設置專題,集納習近平有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為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解題。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習近平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多方面闡述: ——搭建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國際政黨交流合作網絡,匯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力量;
顯然,中國不僅在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全球治理中去融入這種理念。只要我們揚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風帆,人類發展進步的航船必能乘風破浪、不斷前行,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為了促進民心相通,習近平強調,要構建“人文共同體”,促進文明互學互鑒,增進各國睦鄰友好,夯實上海合作組織長遠發展民意基礎。面對世界和亞太正在經歷的深刻變革,對于亞太合作未來的路怎么走,習近平提出,要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
繼9月底10月初出席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活動,11月10日至22日,習近平主席又以視頻方式接連出席了上合、金磚、APEC、G20四大多邊平臺的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動。” 伴隨中國邁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一定會給世界帶來更多機遇、注入更強勁動力。
全球性威脅需要強有力的全球性應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中國始終堅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愿同各國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共同發展,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發表題為《攜手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時強調,我們要以開啟亞太經合組織2020年后的合作愿景為新起點,開啟亞太合作新階段,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19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對話會并發表題為《構建新發展格局 實現互利共贏》的主旨演講,強調我們絕不會走歷史回頭路,不會謀求“脫鉤”或是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