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8日10:01 來源:光明日報
干樹枝掉落、單元門沒關、獨居老人活動異常……身處其中的居民還沒意識到危險,就已收到遠在一公里外網格長的提醒,并已派出專業人員解決。這些便民暖心行動,受益于“黨建+”平臺。
在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黨建+”模式被創新運用到各項工作中:“黨建+學習教育”“黨建+社會治理”“黨建+行政審批”“黨建+社區管理”“黨建+便民服務”……基層黨建變成一個個服務群眾、服務黨員的具體項目,從而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黨建+”與“互聯網+”
10月20日,81歲的何瑞英老人拿著身份證、戶口本前往魏都區南關街道辦事處七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辦理高齡補貼。工作人員在核實證件后將其掃描上傳到綜合服務平臺,錄入基本信息,隨后告訴她辦理完成,系統會發送通知。
整個過程只花了幾分鐘。“這事擱以前,得到老遠的地方辦理,還要跑好幾趟。”何瑞英由衷感嘆,現在真方便。
方便來自智慧黨建信息化服務平臺。近些年,魏都區以“互聯網+”為支撐、基層黨建為根本,將基層黨建、社會治理、行政審批、社區管理、便民服務等5大網絡的信息數據進行功能融合,成功打造了“黨建+”平臺——智慧黨建信息化服務平臺。
“黨建+”平臺不僅實現了從多個網到一張網的數據信息共享,還打通區、街道、社區、網格四級直通的信息渠道,形成前臺受理、后臺辦理的聯動服務機制,做到一點即知,一鍵生成,一刻就辦,一呼百應。
“一切創新的背后,有一根紅線始終貫穿,這就是黨建引領。”魏都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申健民說,五網融合的“黨建+”平臺已受理黨群訴求12萬余件,辦結11.4萬余件,辦結率95%以上。
與此同時,魏都區積極探索網上組織生活,指導各級黨組織組建微信群700多個,覆蓋黨員1萬多人,通過“線下+線上”雙重管理,打破了傳統黨建限時、限地、限人的束縛,推進了黨員學習教育的常態化制度化。
“掌中發”與“立即辦”
“沒想到只用一條短信,問題馬上就解決了。”提起不久前路上樹干懸空掛問題的處置,家住七一社區行署家屬院的劉大媽豎起大拇指。因為刮大風,一些懸掛在半空中的枯樹干隨時都有掉落的危險,劉大媽掏出手機拍照發給七一社區負責人網格長馬靜。
馬靜收到短信,第一時間將消息發到網格化管理服務平臺上,該轄區網格員看到手機提醒,立即趕往現場清理。
“借助‘黨建+’平臺,網格化管理更加便捷。”馬靜說,在這個信息服務平臺上,群眾的訴求歸哪個口管理,責任人是誰,一目了然,誰都不敢也不能推諉扯皮。
魏都區將86個社區分成620個小網格,像馬靜這樣的網格長共有1800人。社區群眾只要動動手指發出信息,網格人員就能迅速作出回應。
“你看,我通過手機就能看到小區和居民樓大門開關信息。門壞了或沒關上,都能把信息傳給網格員,讓他們察看。”馬靜點開手機,給記者演示五網融合智慧黨建平臺。
據了解,搭建智慧黨建新平臺后,網格成為黨員管理、民情收集、訴求上達、關愛幫扶、矛盾調解、事項代辦六位一體的前哨堡壘。
“黨建+”平臺離不開基層黨建。據悉,魏都區每個網格都建立黨支部或黨小組,將黨建延伸到社區、網格、小區、樓棟等四級。
為實現功能互補,魏都區還創新出“支部+網格”“支部+項目”“支部+商圈”“支部+樓宇”“支部+協會”等組建模式。
目前,魏都區新建非公和社會黨組織20個、市級黨建聯系點22個、區級黨建示范點14個,6個社區升格為黨委,23個社區升格為黨總支,建立曹魏古城項目黨支部、西大街道辦事處魏武商圈黨總支等一批特色黨組織,實現了黨組織和黨建工作的有效覆蓋。
“有難處,找支部;有困難,找黨員。這個觀念已深入民心。”魏都區委組織部干部竇青說。
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2017年,魏都區生產總值增長8.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2.6%,整體競爭力不斷提升。
“實踐證明,黨建有活力,發展添動力。黨建工作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做強了就是戰斗力。”魏都區委書記張書杰說。
(本報記者 王勝昔 本報通訊員 汪俊杰)
在貴陽市觀山湖區金陽街道麗陽天下小區“美好議事亭”,街道居委會經常在這里組織居民懇談,收集大家反映的問題。目前,金元社區轄區各領域已建成各具特色的黨建示范點,打造“15分鐘社區黨群便民服務圈”,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
”走進村民占來生家的院子,江西省鉛山縣新灘鄉清流村駐村第一書記顏泰斌喊道。” 做規劃、謀產業、穩根基、創設“愛心小屋”……顏泰斌一直用實際行動帶領清流村向前邁進。清流村離縣城較近,經濟條件好的村民從小學開始便把孩子送到縣城讀書,只有貧困戶的孩子才留在村小學。
2019年12月10日,廣東珠海,茂盛社區小區議事會的成員正在接受培訓。為了及時解決港澳業主在維權、糾紛調解等方面的問題,茂盛社區還引進了全部由港澳籍義工組成的拱北港澳義工服務站。
記者從昨天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了解到,今年以來,珠海市委、市政府與澳門特區政府攜手,共同研究制定一系列創新舉措,不斷深化兩地民生合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昨日,記者現場見證了拱北茂盛社區、澳門街坊總會、珠海市社會工作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打造“灣區特色”社區治理共同體。
西遼河上游,大興安嶺南段,這里是蒙古高原向遼河平原的過渡帶,蒙古族、回族、滿族等多個少數民族這里聚居,這里就是位于內蒙古東南部,赤峰市北部的林西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