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8日08:52 來源:鄭州晚報
原標題:全省已建成18個國家級特色小(城)鎮
昨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書面聽取了《關于全省特色小(城)鎮建設和發展情況的專題調研報告》,報告詳細介紹了我省特色小(城)鎮建設現狀、主要做法和經驗等情況。
報告指出,近年來,我省以建制鎮為基礎開展多種類型特色小(城)鎮探索,加快特色小(城)鎮宜居環境建設和體制改革,初步形成了一批產業鮮明、功能齊全、生態良好、機制靈活的特色小(城)鎮。
目前,全省共有國家級特色小(城)鎮18個(住建部命名15個特色小城鎮、國家體育總局命名3個特色小鎮),國家級經濟發達鎮行政體制改革試點鎮2個,省級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100個,省級重點示范鎮第一批68個。
因地制宜,依托產業建成一批品牌小鎮
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旅則旅、宜商則商的原則,全省各地合理確定特色小(城)鎮發展方向、功能布局和基礎設施配套,實現每個鎮都有自己鮮明特色,符合自身實際功能定位。
通過幾年探索實踐,全省已初步形成一批工業園區特色鎮、文化旅游特色鎮、商貿物流特色鎮、礦業資源加工特色鎮、農副產品加工特色鎮、特色養殖種植特色鎮等不同類型的特色小(城)鎮。
靈活的體制機制是特色小(城)鎮的活力之源,探索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各地重點圍繞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機制、投融資機制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
量身定制,加強規劃引導高質量發展
雖然近年來全省各地在特色小(城)鎮建設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對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的概念內涵理解不到位、特色小(城)鎮產業支撐還不夠強等問題。
對此,報告提出,各地要加強規劃引導,從項目開始就要注重頂層設計、產業規劃、空間規劃和民生福祉,實現總體規劃、發展規劃、風貌提升規劃的有機銜接,使項目立足于本地的資源稟賦、區位優勢,體現自身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