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3日21:35 來源:人民網
11月22日,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阿拉伯國家政黨對話會”在浙江杭州舉行。本次對話會以“攜手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為主題。
對話會上,來自17個阿拉伯國家的60多個主要政黨領導人暢敘中阿友誼,分享發展理念,圍繞“改革開放:道路選擇與理念互鑒”“‘一帶一路’:民心相通與利益交融”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達成廣泛共識。
暢敘中阿友誼:不斷增進對話與溝通
“今年7月習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上宣布建立全面合作、共同發展、面向未來的中阿戰略伙伴關系,掀開了中阿關系新的歷史篇章”,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宋濤在主旨講話中談到,中國共產黨愿不斷深化同阿拉伯各國政黨交流合作,努力構建新型政黨關系,為打造中阿命運共同體、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阿拉伯國家政黨與中國共產黨之間有著長期的友好合作關系,雙方一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巴勒斯坦法塔赫副主席馬哈茂德·阿魯勒在開幕式致辭中談到,中國共產黨致力于與世界各國人民建立溝通橋梁,習近平總書記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特別是中方建立了中國—阿拉伯國家政黨對話會這一重要機制,與阿拉伯國家人民不斷增進對話與溝通。我們高度贊賞中方為發展中阿政黨關系所付出的努力,并應進一步了解和學習中方的寶貴經驗。
突尼斯呼聲運動政治局委員納比爾·薩巴伊在發言中談到,以“構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為此次對話會的主題,一方面是強調與會政黨間合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尋求解決世界經濟挑戰、發展、社會環境等問題的新方式。在他看來,全世界范圍內各個政黨的交往有助于實現更加平衡的國際關系網絡,加強世界各國團結,增進公平、平等。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是所有政黨的責任”,毛里塔尼亞爭取共和聯盟執行局委員穆塔·哈吉談到,對話會開啟了一扇窗口,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所取得的成就并獲取經驗。同時,我們也決心將本次對話會各項決議轉化為行動,來更好地促進中阿合作,進一步推進中阿關系。
分享發展理念:應從中國改革開放經驗中獲益
埃及第一副議長賽義德·馬哈茂德·謝里夫在致辭中談到,在40年的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成功地帶領中國人民在經濟發展、反腐、扶貧、污染治理等領域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實現質的飛躍,為世界各國提供獨特典范,成為各國政黨引領發展的一座燈塔。
“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開啟改革開放,持續實行市場經濟體制,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值得全世界人民欽佩。” 伊拉克薩德爾運動政治機構主席納賽爾·祖蓋爾·達爾比·魯拜伊在發言中談到,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讓我們一起積極推進全球化進程,努力實現共贏互惠互利。
摩洛哥公正與發展黨政治局委員努法·納賽爾在發言中指出,摩洛哥公正與發展黨贊賞中共十九大上提出并通過的本世紀中葉中國將實現的發展規劃。 他認為,應該從中國的經驗中獲益,探索一條既能夠實現國家在政治經濟領域可持續發展,又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道路。
談“一帶一路”:深入合作實現共贏共建
“絲綢之路曾將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為雙方合作奠定了和平、開放、包容的共同價值觀。這已體現在了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之中”,賽義德·馬哈茂德·謝里夫在活動致辭中指出,埃及作為絲綢之路上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完全支持“一帶一路”倡議,這一倡議對于落實雙方的合作項目具有重要意義。
馬哈茂德·阿魯勒在致辭指出,“一帶一路”倡議一經提出,就得到了阿拉伯國家的歡迎和支持。中方致力于與世界各國人民攜手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這些理念是為了追求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發展與共同幸福,實現利益交融。阿拉伯國家贊成支持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通過深入合作實現共贏、共建。努法·納賽爾在發言中也認為,只有全世界各國人民實現互利共贏,才能代替戰爭與爭端,讓我們在這個生于斯長于斯的地球上實現穩定的生活。
“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經濟實現正增長,提振了各國經濟復蘇和發展的信心。”賈邁勒認為,無論是抗擊疫情還是經貿合作,中國始終是多邊主義的踐行者和捍衛者,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今天(25日)下午的外交部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第四屆中阿新聞合作論壇昨天成功舉行。趙立堅指出,當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但正如王毅國務委員所說,“疫情阻不斷中阿友好合作的潮流”。
——2月,埃及伊斯梅利亞省的蘇伊士運河大學孔子學院內,師生們發起了一項“尼羅河的來電”活動,用拍攝視頻的方式聲援中國;——4月,北京大學阿語系的師生同樣用視頻方式,以“守望相助、同心抗疫”為題為阿曼、沙特、卡塔爾、黎巴嫩等國拍攝阿語視頻,支持中東國家抗疫行動;
中國始終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這在我們發展同阿拉伯國家關系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同舟共濟、守望相助,譜寫了團結抗疫的時代佳話,成為中阿命運與共的生動寫照。
【簡介】據報道,被稱為“阿拉伯世界最大規模民意調查”的Arab Opinion Index項目日前發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在2.8萬多名阿拉伯國家受訪者中,超半數對中國外交政策持肯定態度,58%的人對美國外交政策持否定態度,81%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是對阿拉伯世界安全主要威脅。
格林尼治時間9月20日零時,是美國政府宣稱“恢復聯合國對伊朗制裁”的“正日子”。”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院長李紹先指出,美國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的企圖不會得逞,但此舉充分暴露了美國蠻橫霸凌的作派。
9月19日,美國政府單方面聲稱已恢復聯合國對伊朗實施的制裁,并威脅聯合國會員國若不執行制裁將“面臨后果”。美國公然違背安理會決議,并且在它已經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的情況下,宣稱全面恢復對伊朗制裁。
近日,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說,阿聯酋將與以色列實現關系全面正常化。蘇努提說;“美國同各方打交道,一切只從其自身利益出發,而從不會考慮該地區和民眾的利益。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守望相助、共克時艱,中阿傳統友誼和中阿戰略伙伴關系不斷深化,推動中阿命運共同體建設不斷走深走實。” 在伊拉克巴格達醫學城醫院,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幫助建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
在中國抗疫最艱難的時刻,中東地區國家領導人和阿盟、海合會等地區組織負責人紛紛向中方表達慰問,各國政府和人民以不同形式給予中方支持和幫助;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表示,中國與中東國家團結抗疫創造的新經驗,進一步夯實了雙方戰略合作行穩致遠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