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5日19:32 來源:新民晚報
圖說:可愛的進博會吉祥物“進寶”是孩子們的最愛。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
【新民晚報·新民網】今天是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閉幕的第五天,國家會展中心的南廣場重新熱鬧起來。
五天前,這里匯聚了全球“最新、最潮、最優質”的商品,包羅萬象的進口商品引人駐足,簽下的一個又一個大單,更是全球客商看好中國經濟、投身中國市場的生動注腳。
五天后,這里人流不斷,無論是上海市民還是國內游客,他們用相機、手機記錄下南廣場的美麗花海,國家館的異國風情,還會去不遠處的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走一走。
進口博覽會,曾經讓人感覺那么遠,遠渡重洋的展品,在海上漂泊,在空中轉運,最終來到展館。如今展會閉幕,又讓人感覺那么近,幾大重要場所向社會開放,曾經的展品更是變成商品,進入千家萬戶。
從貨物相通到民心相通,年年舉辦、永不落幕的進口博覽會正釋放出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最強音。
圖說:今天上午,在“6+365”進口商品銷售展示中心,前來參觀的市民興致勃勃地圍觀展品和展品說明。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
把進博會留在鏡頭中
今晨6時,家住閔行的黃培華和老伴就出門了。轉了三條地鐵,花了兩個小時,他們終于到達國家會展中心,第一站就是南廣場。花海、旗陣、進寶……背著佳能相機的老黃一個都不落下,統統把它們留在鏡頭中。
“上世紀80年代,我們家有了第一件進口貨,一臺松下電視機,后來又買了一臺索尼錄像機。”老黃退休前是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廣播電視臺的編輯,他告訴記者,如今他最愛的進口貨就是兩臺佳能相機。“我退休那年買的,其中一臺要3萬多元。”
“進博會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展會,有很多世界一流企業參展,我們在新聞里看到了。可惜當時沒能進來參觀,所以今天一大早就來了。”對于老黃來說,30多年過去了,進口商品早已不稀奇。“我的女兒曾在澳大利亞留學,女婿在美國企業工作,他們都很喜歡買進口商品。”
家住普陀區長壽街道的徐阿姨也來得很早,她說昨天下午一看到“上海發布”的推文就趕到了街道,領到了第一張參觀券。“我們一年會出國旅游一兩次,但主要目的不是購物而是旅游。不過,如果能在國內方便地買到進口商品,當然更好。”
在國家展區域,正在參觀的市民張女士也是第一時間預約了參觀券。“如果錯過了會覺得很遺憾,畢竟是首屆進博會。”她說,自己曾是進博會的志愿者,展會期間一直在場外進行志愿服務,到會場看看是一直以來的心愿。
在舉辦開幕式的國家會議中心(上海),孫先生夫婦正在參觀。他們告訴記者,一直特別想來看看進博會開幕式的舉辦地,因為在這里,國家主席習近平做了主旨演講,宣布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來到這一重大事件的發生地,孫先生感到非常自豪。“看到如此宏偉的會場,可以想象當時八方來賓云集一堂的場面,這里是中國開放新征程的起點,身為一名上海人,一定要來這里看看,期待進博會越辦越好。”
圖說:國家展區域吸引了眾多參觀者。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
溢出效應在你我身邊
從籌備到開幕的一年間,中國之邀,應者云集。在首屆進博會上,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前來參展,3600多家企業帶來數以萬計的展品,其中約5000件首次來到中國,還有40萬境內外采購商到會洽談采購。
六天的展會之后,漂洋過海的展品們去了哪里?它們有些回去了,卻留下了一張張的意向簽約書,越洋的電話、郵件、微信不會斷,引進來的合作更要進一步深化。它們有些留下了,“金牛座”龍門銑被中國民企買下了,更多的展品變成商品,出現在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出現在東浩蘭生進口商品展銷中心,一大批“6+365天”的常年平臺正在對接進口博覽會的溢出效應。
今天上午,參觀完國家展區域,就有不少市民走到了國家會展中心內的東浩蘭生進口商品展銷中心,在這里,消費者無需到展會現場,就能購買進博會上亮過相的特色商品。記者在現場看到,首批亮相的商品展館分別為蒙古館、智利館、東南亞館、高島屋等,意大利的真皮家具、“網紅炒菜機”、日本的鐵壺等進口商品都在其中,可謂囊括進博會的爆款。
今天上午,九三學社也到這里參觀,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秘書長朱紅說,沒想到這里有這么多優質進口商品,而且如同展會一般按照國家分門別類,讓她感受到進博會“6+365天”并非虛言,即便錯過了進博會,市民也可以到這里采購世界一流的商品。
而在不遠處的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11萬平方米的商品交易館里共有41個國家的112家企業及組織入駐,未來三個月預計還有20個國家級機構企業入駐。剛剛從進口博覽會上撤展的進口紅酒、牛肉、智能家電、保健品、化妝品等登陸全新的線下展示平臺,旨在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實現365天、一站式地“買全球、賣全球”。
透過這些窗口,進博會的溢出效應已經近在你我身邊。
開放合作迎接新起點
曾經人聲鼎沸的展館如今一片安靜,曾經云集上海的全球客商逐漸飛走了,但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的巨大“虹橋”,卻已經從六天展期中獲得滿滿動力,即使人與人相隔萬里,但心與心卻近在咫尺。
捷克展商MichalJensih是首次來到中國,展會開幕前的三天,他白天在展館內布展,晚上去外灘游覽,美麗的兩岸風光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四天前他懷揣著滿滿的收獲,坐上了開往北京的高鐵,再轉機回到捷克。“聽說到中國一定要坐高鐵,而這絕不會是我唯一一次中國之旅。”
“我們每家企業在進口博覽會上都有收獲。”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企業代表團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無論是場內還是場外,“進博效應”都在發揮,“絕對沒有白來一趟”。
而對于中國客商來說,進博會更是一次創舉,一場盛會。
我們在進口博覽會上“覽萬物”。從“會飛”的汽車到全球最小的心臟起搏器,從占地200平方米的德國“金牛座”龍門銑到歷經40多天漂洋過海的巴巴多斯椰子油,一展匯天下,一覽惠全球。
我們在進口博覽會上“擴開放”。迎接全球優質商品的同時,進口博覽會還為國際合作搭建公共平臺,82個國家和3個國際組織的71個展臺在這里亮相。以虹橋國際經貿論壇為代表的各類論壇也為全球參與者創造平等機會,匯聚更加開放的強音。
我們在進口博覽會上“大合唱”。中國進一步打開大門,不僅是“做生意”,還要“交朋友”。新老朋友在這里見面,加深交流,謀求的不僅是中國市場,更是不同國家和地區客商之間的相互學習。把握行業趨勢,了解市場動向,更要從中找差距、學優點,給中國產業轉型帶來新思路和新方向。
以首屆進博會為新起點,五大洲的開放合作、互聯互通邁上新征程。(新民晚報記者 張鈺蕓 李一能)
戴上VR眼鏡,體驗紅軍長征的艱辛歷程;申領一張身份卡,享受鼓浪嶼VIP的品質生活;該品牌成立于2013年,目前在全國有十余家分店,研發主題50余個,累計接待玩家超100萬人次,其中不乏陳少卿所說的“密室遠征團”。
11月30日,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南寧圓滿落下帷幕。展望未來,中國將同包括東盟在內的世界各國并肩前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創繁榮美好的未來。
今年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10周年、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盛會期間開展了一系列友好交流活動,推動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27日在廣西南寧拉開序幕,由于受到疫情的影響,本屆東博會首次采用實體展+云上東博會的辦會方式,讓無法入境參會的境外客商可以通過線上的方式與中國企業在線洽談業務,開通365天云上“南寧渠道”。針對今年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東博會首次設置公共防疫和衛生展區。巴基斯坦與東盟國家地緣相近,多年來一直積極參與東博會,并成為本屆東博會的特邀合作伙伴。
華春瑩表示,中國一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今年已經進入第17個年頭。華春瑩介紹,本屆東博會簽約儀式上,各方共簽訂了86個國內外投資合作項目,總投資額2638.7億元,同比增長43.6%,增幅為歷年東博會之最。
此次東博會在傳統實體展的基礎上,同步上線“云上東博會”,線上線下參展參會踴躍,推動一大批項目簽約落地。本屆東博會設置5400個實體展位,有86個國際、國內投資合作項目簽約,總投資額2638.7億元,同比增長43.6%,是東博會舉辦以來簽約項目投資總額增幅最高的一屆。
一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又來了。本屆東博會開幕式上,中國、老撾、柬埔寨、印尼、緬甸、菲律賓、泰國、越南、巴基斯坦等多國領導人發表視頻致辭。在服務“10+1”的同時,東博會向服務RCEP及“一帶一路”倡議拓展,澳大利亞、韓國、斯里蘭卡、哈薩克斯坦、坦桑尼亞、波蘭、巴基斯坦先后擔任東博會特邀合作伙伴。
11月27日,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南寧開幕。(圖源:新華社) 11月27日至30日,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南寧舉辦,主題為“共建‘一帶一路’,共興數字經濟”。
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27日在廣西南寧開幕。總臺央視記者 張卉:我現在就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的“一帶一路“展區,其實“一帶一路”國際展區共有兩個,有來自20多個國家200多個展位,展品也是琳瑯滿目。
眼下,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正在廣西南寧火熱舉辦。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特殊背景下,本屆東博會依然有1600多家中外企業線下參展,各國參展商借此平臺促交流、談合作的熱情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