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08日14:51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按下手印后......
一枚紅手印的力量可以有多大?
40年前
安徽一個普通農村
留下的18枚鮮紅手印
引發的連鎖反應
最終成為一場
惠及億萬農民的改革浪潮
深刻地改變了中國農村的面貌
這就是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
淮河岸邊的一個普通的小村莊
這是小崗村農民按下紅手印的“大包干”契約(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1978年冬夜
小崗人托孤求生、立誓為盟
在一張薄紙片上按下18枚鮮紅手印
率先實行“分田到戶”
開啟了我國農村改革的大幕
次年
小崗村迎來大豐收
糧食總產13.3萬斤
是前十余年產量的總和
一舉結束
20余年吃國家救濟糧的歷史
這是嚴宏昌(左四)一家人在1980年拍攝的照片,左一是嚴宏昌的長子嚴余山。新華社資料圖片
“大包干”帶頭人之一的嚴宏昌感嘆
當時因為沒辦法
所以才這樣做
我們在想,農民的出路在哪里
怎樣才能解決吃飯問題
為國家作出貢獻
9月27日,在鳳陽縣小崗村,農民在田間忙碌。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小崗村是我國農村改革的縮影
1978年的中國也在探索前進的方向
那一年冬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道從此開啟
這是小崗村的稻田(9月26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然而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
在“大包干”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
小崗村陷入裹足不前的窘境
“一夜越過溫飽線,20年沒過富裕坎”
小崗人開始反思
如何加快實現
從“溫飽”到“富裕”的跨越
這是9月26日無人機拍攝的小崗村村民新居。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在新一輪的探索實踐中
小崗人進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創新
一個個讓小崗人
引以為傲的項目相繼建成
這是安徽鳳陽小崗村友誼大道(9月27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經過多年發展
小崗村面貌煥然一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
小崗村迎來了發展最快的時期
2015年7月,小崗村18戶農民
領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拉開安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
確權登記頒證的序幕
從“紅手印”到“紅證書”
小崗又一次成為農村改革的先行者
小崗村農民展示領到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2015年7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小崗村還持續推進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成立了小崗村創新發展有限公司
村民變成了股東
土地有了“身份證”,變成了“活資產”
小崗人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這是小崗村黨群服務中心(9月26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安徽鳳陽小崗村小崗學校(9月26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如今的小崗村每天都在發生新變化
農民腰包鼓起來了
2017年
小崗實現村集體收入突破820萬元
農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長70%以上
媒體記者在小崗村沈浩先進事跡陳列館參觀(9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2018年3月23日,大包干帶頭人嚴宏昌(左)和兒子嚴余山在小崗村合影。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大包干”帶頭人之一的
嚴宏昌之子嚴余山
心中有個夢
他希望能夠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
將小崗村建成全域田園綜合體
這是小崗村的稻田及公路(9月26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葡萄園內,農民準備進園采摘(2017年7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晨 攝
“大包干”帶頭人之一
嚴俊昌的孫女嚴淑淑
在大包干紀念館工作從事講解工作
每天,她通過解說
讓全國各地的游客了解小崗村
領會“大包干”精神
她說
這是對爺爺輩的特殊致敬方式
小崗村農民駕駛收割機收割水稻(9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40年,滄海桑田
18枚紅手印早已成為歷史
但是18枚紅手印點燃的“星星之火”
開辟了9億農民
闊步邁向幸福生活的新征程
安徽鳳陽縣小崗村(9月26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小崗村用40年改革實踐證明:
唯改革才有出路
改革要常講常新!
出品人:田舒斌
總制片:郭奔勝
總策劃:周紅軍
總監制:肖陽 彭亞平
監制:邱小敏 王 雷
策劃:李 由
編導:關 心 宋衛義
攝像:陳 揚 祝宏艷
剪輯:陳 揚
包裝:陳正 馬蕓菲
設計:程媛媛 唐笑陽 樊珊珊 王曄
配音:薛志偉
微信稿:李東標
顧問:唐小可 陳衛平
鳴謝:中共鳳陽縣委宣傳部
新華訪談 新華網安徽分公司
聯合出品
改革才有出路!
初冬時分,華西村的游客不算多,偶爾出現一個拿著相機或者手機拍照的人,基本就可以確定是來玩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