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天下 > 正文

【新時代擔當作為典型風采】李志龍:讓青春燃燒在扶貧一線

2018年10月26日09:4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5034

 原標題:讓青春燃燒在扶貧一線——記西藏阿里地區措勤縣磁石鄉黨委書記李志龍

 光明日報記者 尕瑪多吉

 “氧氣吃不飽,風吹石頭跑!”在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阿里地區措勤縣磁石鄉,當地牧民群眾千百年來逐水草而居,習慣了惡劣的自然氣候環境,“吃飽、穿暖”成了他們追求的生活目標。2015年,年僅31歲的李志龍來到鄉里擔任黨委書記。在這個牧民口中的“毛頭小伙”帶領下,2016年鄉黨委獲得了“自治區優秀基層黨組織”稱號,2017年,全鄉被評為阿里地區首個“自治區級生態鄉鎮”,全鄉發展起15個產業項目,貧困人口三年減少三分之一,群眾收入顯著提高,牧民群眾對這個年輕人從不以為意逐漸到交口稱贊。

 “基層牧區更需要我們黨員干部”

 李志龍很年輕,卻在措勤縣工作了十多個年頭,對這片一般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高海拔牧區,他充滿了深厚的感情。“同樣是工作,基層牧區更需要我們黨員干部去奮斗、去拼搏。”2015年,長期在機關工作的李志龍響應組織號召,來到磁石鄉擔任黨委書記。到任伊始,他就馬不停蹄地開展走訪調研,先后寫成了5篇調研報告,對磁石鄉的發展有了初步設想。

 “牧民群眾觀念陳舊,是制約磁石鄉發展的一大痼疾。”李志龍意識到,改變全鄉面貌,要從身邊一點一滴的變化開始。來到磁石鄉后,他發現鄉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沒有電,一到晚上鄉里一片死寂。于是,李志龍四處奔走,爭取到對口支援措勤縣的國家電網800萬元投資,對鄉政府駐地及周邊實施“四化”工程,新建了村民文化廣場,完成了道路硬化、種草綠化、太陽能燈亮化等項目,鄉里定期組織干部群眾集中清掃垃圾,使磁石鄉的工作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過去鄉里塵土飛揚、垃圾遍地,今天才知道咱們家鄉可以變得這么美。”牧民多吉深有感觸地說。

 基層工作能不能推進,關鍵在黨員干部有沒有作為、敢不敢擔當。李志龍從黨建入手,提出了創建符合本鄉實際的“生態磁石、黨建統鄉”黨建品牌,以“黨建+政治建設、思想建設、自身建設、經濟建設、制度建設、黨員干部隊伍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平安磁石建設”為抓手,推動形成黨建統領全鄉工作的大格局。在駐村工作隊和各村“兩委”班子之間開展“雙語”學習活動,目前全鄉4個行政村“兩委”班子成員基本都會用簡單漢語對話。在日常的“三會一課”中,李志龍鼓勵牧民黨員解放思想,提出發展新思路、新點子。格瑪村牧民黨員次旺石曲在他的帶動下,自發成立了格瑪村建筑施工隊,吸納了全村10余名貧困戶參與,為當地脫貧致富找到了新路子。

 作為鄉黨委書記,帶動磁石鄉經濟發展是李志龍的夙愿,也是壓在他肩頭的責任。經過長期調研和摸索,他為4個行政村找到了符合當地實際的發展道路。刀青村離縣城比較近,實施蔬菜大棚種植和壓面房項目;尼龍村發展溫泉經濟和紫絨山羊規模養殖,尼龍溫泉開發已形成項目建議書,紫絨山羊養殖現發展示范戶30多戶;格瑪村發展旅游經濟,今年投資46萬元在扎日南木錯湖畔建設集餐飲住宿于一體的黑帳篷10座,吸納20余戶貧困戶參與經營,預計每年收益30萬元以上;加繞村發展草原畜牧經濟,采取集中放牧方式進行牧業改革,解放勞動力、提高生產力。

 “李書記年輕,辦法就是多”

 來到磁石鄉三年多,李志龍為了鄉里的發展和群眾的幸福安康傾注了大量心血,貧困人口從2015年的356戶1023人減少到228戶714人,2018年,預計又將有140戶541人實現脫貧。56歲的老阿媽群措一家5口,牧業是唯一的家庭收入來源,生活十分貧困。在鄉黨委的扶持下,家里依托扎日南木錯湖旅游資源搞起了“牧家樂”,游客在群措家里吃住,體驗純樸的牧民生活,一年為家庭增收五六千元。群措說:“家庭旅游,這是過去我們從沒想到的增收項目,李書記年輕,辦法就是多。”

 李志龍經常深入基層,聽民聲、察民情,擔任鄉黨委書記三年多來,憑著對磁石人民的深沉熱愛,不顧山高、路遠、溝深,走遍了磁石鄉0.8萬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遍訪了全鄉每一戶群眾,與群眾結下了深厚情誼。“新來的書記有點嚴。”這是磁石鄉黨員干部對李志龍的普遍評價。鄉干部尼瑪說,在李書記的模范帶頭下,鄉干部全體與42戶貧困家庭開展了結對認親、結對幫扶活動,“這一招很靈,黨員干部成了牧民脫貧的主心骨,群眾紛紛認為鄉黨委對扶貧動了真格。”

 為了工作,李志龍長期與父母、妻兒三地分居,父母生病、妻子兩度臨產不能回家照顧陪伴,由于長期在高海拔地區工作,年僅34歲的李志龍患有痛風、腦供血不足等多種高原性疾病,他仍帶病堅持工作。磁石的風吹日曬,把當年那個白凈小伙,變成了黝黑滄桑的中年漢子,乍看上去,與當地普通牧民并無分別。對于這些,李志龍只是淡淡地說:“我愛這片土地,更愛這里的牧民群眾,如果生命就是燃燒的過程,我愿燃燒在最基層、燃燒在扶貧的第一線。”

 《光明日報》( 2018年10月26日 04版)


文章關鍵詞:李志龍 青春 燃燒 扶貧一線 責編:邵恰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李志龍:青春在抗疫一線閃光

    由于村里實行交通管制,村民們進出不方便,生活物資采購出現困難,在值守之余,李志龍還主動當起“代購員”。”阡陌村黨支部書記劉世寶告訴記者,在李志龍的帶領下,青年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給村里的防疫工作提供很大幫助。

  • 李志龍:帶頭報名防疫的“好后生”

    ”自春節至今,江西省遂川縣戴家埔鄉阡陌村的村民們對村里防疫志愿者李志龍自創的“防疫繞口令”早已耳熟能詳。看到大多村民尚未意識到病毒的危害、抗疫的艱巨復雜,李志龍將“新冠肺炎”相關知識點掰開揉碎,自創客家話版“防疫順口溜”。

  • 李志龍:基層干部是群眾的勤務員

    西藏阿里地區措勤縣磁石鄉海拔高、條件差、貧困人口多。三年多的時間,全鄉發展起15個產業項目,貧困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一,李志龍也成了鄉親們心里很親很親的“自家人”。而在磁石鄉的尼龍村,很多牧民都養紫絨山羊,這種羊產絨量高,價格是白羊絨的二十五倍。

  • “基層干部的職責是做實事敢擔當”(新時代擔當作為典型風采)

    高寒偏遠的磁石鄉,近年來生態環保、旅游開發、脫貧攻堅等工作搞得紅紅火火,先后獲得西藏自治區“優秀基層黨組織”、阿里首個自治區級“生態鄉鎮”等榮譽。以前的磁石鄉,幾乎沒有鄉鎮的樣子,鄉政府所在地沒幾戶人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晚上黑燈瞎火。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