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08日16:31 來源:人民網-旅游頻道
昨天(10月7日),2018年國慶假期大幕落下,綜合各地旅游部門、通訊運營商、線上旅行服務商上報和提供的數據,經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十一7天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7.26億人次,同比增長9.43%;實現國內旅游收入5990.8億元,同比增長9.04%。其中,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等受到了眾多游客的青睞。
景區降價出游更實惠
今年全國各地積極落實重點國有景區門票降價有關要求,出臺實施981個國有景區免費開放或降價措施。其中,云南省共有121個景區嚴格按照要求執行降價政策,降幅在30%左右。甘肅省各地對景區門票進行了降價調整,敦煌月牙泉、崆峒山、麥積山等景區門票紛紛推出了“十一”優惠措施。安徽省6家5A級景區門票價格全部下調,降價幅度均高于10%。寧夏全區重點景區門票價格降價20%以上,并針對特殊群體實行門票半價優惠政策。這些優惠政策不僅降低了游客今年十一長假的出游花銷,也提升了游客的幸福感。
同時,十一長假旅游消費的類型也更加多樣化,山東各地依托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傾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品牌活動,吸引眾多游客參與其中;云南推出新的演藝產品,《藏謎》在麗江千古情景區藏謎大劇院開演;西雙版納《傣秀》持續受到游客歡迎,假期上座率維持在70%以上。此外,調研數據顯示,國慶期間,超過90%的游客參加了文化活動,超過40%的游客參加了2項文化體驗活動,前往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和科技館的游客達到40%以上,37.8%的游客花在文化體驗的停留時間為2至5天。國內主要在線旅游平臺(OTA)數據顯示,10月1日—7日文化類景區整體預定量同比增長超過36%,景區門票、文化展演類產品預定量增幅最大。圓明園、故宮博物院、秦始皇陵兵馬俑等文化類景區吸引了大量游客,北京、寧波、無錫、西安、杭州、南京等成文化類熱門目的地。
而隨著各地對文明旅游的宣傳和引導,游客文明旅游習慣逐漸養成。其中,湖北武漢黃陂區木蘭草原景區的工作人員穿上創意卡通恐龍服裝,發放環保垃圾袋,引導游客不亂扔垃圾;河南省老君山景區推出無人值守“一元午餐”,由游客自覺投幣取用,也獲得了良好的反響。
文旅融合產品受歡迎
由于各地按照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優質旅游發展理念要求,豐富假日產品供給。今年十一長假期間,都市休閑、紅色旅游、鄉村旅游、自駕游、觀光游覽等旅游消費活動都受到了游客的熱捧。
國慶期間,游客紛紛以觀看升國旗、“快閃”《歌唱祖國》,“我為祖國送祝福”、參觀博物館和紅色景區等不同形式慶祝新中國69周年華誕,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福建龍巖各紅色旅游景區紛紛推出活動,吸引眾多游客前往緬懷革命先烈英雄事跡。古田旅游區累計接待游客25.60萬人次、同比增長35.6%。貴州遵義會議會址、習水土城等紅色旅游景區游客接待量均超過5萬人次。遼寧錦州市的紅色旅游也吸引了眾多游客,遼沈戰役紀念館、黑山阻擊戰紀念館、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所舊址、蕭軍紀念館等景區游人如織。
同時,各地推出的大量文化旅游活動和線路產品,也備受市場青睞。安徽安慶舉辦第八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吸引了3萬余名游客感受黃梅戲藝術節氛圍;河北正定推出了20多項旅游文化活動,令游客目不暇接。而今年國慶假期也緊鄰我國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各地繼續舉辦各類慶祝豐收的鄉村文化旅游活動,吸引大量游客前往鄉村看美景、品美食、賞民俗。此外,各地推出的體育健身游、教育游、科技游、康養游、美食游等特色旅游產品和活動,則滿足了不同游客的差異化、個性化需求。云南昆(明)曼(谷)、蒼洱、滇西邊關熱海、茶鄉、紅河谷、喀斯特山水等精品自駕線路吸引大量游客。海南瓊海市博鰲東嶼島旅游度假區“嗨島文創市集”于10月1日開集,鹿回頭風景區推出異國風情彩車巡游,由烏克蘭及哥倫比亞外籍演員為游客帶來異國風情表演。廣西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精心打造跨國自駕游產品,跨境旅游人數大幅度增長,假日期間共接待中越跨境旅游游客6.34萬人次,同比增長42.17%。
全域服務保障市場秩序平穩有序
國慶節前,文化和旅游部印發關于做好2018年中秋和國慶假日旅游工作,關于加強中秋、國慶期間旅游市場監管工作等通知。假日期間,各地充分發揮綜合監管機制作用,實現了假日旅游市場“安全、有序、優質、高效、文明”目標。
其中,針對景區門票降價帶來的客流激增,各地積極引導景區采取限流措施,及時發布旅游信息,引導游客合理安排行程。湖南省及時公布全省納入監控的127家景區每日接待人數、門票收入,實時更新景區承載量的動態信息,引導游客合理安排行程。江蘇省向社會公示全省619家A級旅游景區合計656個景點的單日最大游客接待量和瞬時客流量基本信息,蘇州拙政園、獅子林景區繼續實行從今年9月1日起試行的全網絡實名預約售票機制;南京中山陵景區實行“免費預約”參觀制。江西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御窯廠、瑤里景區、萍鄉武功山景區,采取門票預約服務、增配觀光車運力、實時公布景區客流信息等措施,合理疏導客流。
同時,各地紛紛利用智慧旅游系統及相關新媒體平臺,強化旅游服務、市場監管、客流疏導等工作。“游云南”APP于國慶假期正式上線,具備“刷臉”入園與智慧導覽、智慧廁所、誠信體系與“一鍵投訴”等8大核心亮點。安徽啟動全省智慧旅游系統,監測重點景區實時游客數量、景區游客分布狀況、進入景區各路口交通路況,針對客流量將要達到峰值的景區,各地及時啟動旅游高峰客流黃色預警機制。河北建設完成“全省旅游產業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中心”,在線預訂、智能導游、分享評價等智能化旅游服務得到普遍應用。河南清明上河園通過智慧旅游做到“10分鐘入園、10分鐘購物、10分鐘找失”,芒碭山景區通過大數據共享使旅游交通更加暢達。福建初步建成全省智慧旅游系統,包括建成基礎數據云、景區云、旅行社云等云數據中心,“笨游”APP為來閩游客推薦1-3日游和6-7日游等線路,成為游客樂享清新福建的首選。
經各地推薦申報、專家評審等環節,最終遴選出“‘半條被子’映初心紅色沙洲換新顏——湖南沙洲紅色旅游景區”等60個典型案例。其中,河南兩例案例入圍,分別為:紅色旅游在老區揚帆起航——信陽市紅色旅游發展典型案例;仁山智水唱新歌 “紅”“綠”交輝興產業——安陽林州市紅旗渠風景區紅色旅游發展典型案例。
信陽市市長尚朝陽感慨地說:“老區信陽今天的巨大變化,既是對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也是交給人民群眾的最好答卷。金剛臺西河景區董事長、商城縣大別山精神文化傳承中心負責人江建軍說:“這里是商城起義的主要爆發地,鄂豫皖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盤活紅色文化資源,做強生態環境優勢,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新華網發 劉建維攝 十堰市茅箭區茅塔鄉東溝村由回鄉創業人士開辦的草木染坊染出的布匹。
大力弘揚雨花英烈精神 推動紅色文旅創新發展——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紅色旅游發展典型案例 唱響愛國主義教育最強音 打造紅色文化旅游新引擎——劉少奇同志紀念館紅色旅游發展典型案例
埃菲社馬德里10月1日發表了題為《這就是中國削減貧困的戰略之一》的報道,報道以四川省甘洛縣蓼坪鄉清水村為例,說明中國正在推進雄心勃勃且宏偉的脫貧項目,旨在結束農村地區的貧困景象。”分享到:返程客流增多,6-8日廣州地鐵推遲1小時收車國慶中秋假期過半,記者從廣州地鐵獲悉,10月1-4日地鐵日均客運量為715萬人次,總客運量2860萬人次。
沈陽局集團公司加開延吉西至長春、琿春至煙臺南11對“秋游列車”,滿足市民乘高鐵、看美景、賞秋色需求。南昌局集團公司加開6列“紅色旅游”列車,方便管內前往吉安、萬安、興國、于都、瑞金、古田會址等紅色旅游景區的游客。
沙洲村村口前那條滁水河流淌了幾百年,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歡騰過。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深情講述了“半條被子的故事”。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積極挖掘“半條被子的故事”,用好紅色資源,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深情講述了“半條被子的故事”。
2020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考察。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楊嶺村,地處六盤山腹地,生態環境良好,產業以草畜、苗木、養殖為主。如今的紅崖村,成為了集紅色教育、旅游觀光、攝影基地、養生度假、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度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