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7日10:41 來源:中國青年網
狂風下的渤海灣,巨浪滔天。蔣小華身著飛行隊救生制服懸吊在救助直升機上,腳下是波濤洶涌的大海。
自2013年加入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飛行隊以來,這位“80后”救生員劈風斬浪,一次又一次地將瀕臨絕境的遇險者從死神手中奪回。
5年間,他與機組成員在驚濤駭浪中安全救助飛行900多個小時,成功救助各類遇險人員120多人。僅2017年,他就在死亡線上救回了39條生命。他總說,每個生命背后都有一個家庭,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們安全送回地面。
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飛行隊救生員蔣小華在救援現場。飛行隊供圖
一個眼神,溫暖了海上救援路!
“當我看到被救上來的漁民雙手合攏著感謝,突然顫栗了一下,這是生命啊!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得。雖然第一次救援很難,但從那次以后,我下海救援再也沒有過半分恐懼。”憶起第一次海上救援,蔣小華記憶猶新。
那是2014年12月4日,強海潮天氣肆虐整個煙臺海域。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飛行隊接到緊急救援任務:在離蓬萊20海里的地方,一艘小漁船被撞毀,船上5名漁民全部墜入海中。蔣小華與機組成員火速趕往事故現場,進行海上救援。當時海水溫度只有5攝氏度,落水的人最短10分鐘、最長半小時就會因為低溫癥失去知覺。時間緊迫,救援刻不容緩!
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飛行隊救生員蔣小華在進行海上救援。飛行隊供圖
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深深的恐懼感包圍著懸掛在吊繩上的蔣小華。于他而言,這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海上救援。“我能把這五個人成功救出來嗎?”這是一個挑戰。
“當時浪特別大,我還沒有接觸到海面,一個浪打過來,渾身就濕透了。”此時的蔣小華,已經忘記了寒冷,他的腦海里反復回憶著平時模擬訓練時的救援方法,生怕出現哪怕一丁點錯誤。他知道,在他身上承載著五條生命的重量,馬虎不得。就這樣,被海浪打偏離目標了好多次的蔣小華,終于抓住了遇險者的手。
緊緊抱著木板的遇險者,此時已經失去了知覺。“無論我怎么掰就是掰不開!”拿不掉木板,就沒法套救援套。蔣小華急得滿頭大汗,好不容易才把救援套套上。
就在準備起吊時,更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強烈的求生欲望促使遇險男子把連接直升機的鋼索拼命纏繞在手上。一旦飛機起吊,遇險男子的手有極大的可能性被切斷。怎么辦?蔣小華犯了難。沒有更多考慮的時間,他只能一邊示意絞車手不要起吊,一邊拼命去解纏繞在遇險男子手上的鋼索,但遇險男子又用另一只手抓了過來,如此反復……蔣小華急中生智,猛地固定住了遇險男子的雙手,絞車手趁勢起吊,才得以把遇險者成功救出。
等把剩下的遇險者都安全救回機艙的時候,蔣小華已是筋疲力盡,他癱坐在機艙后座,胳膊生痛。“有個被救的大哥眼里含滿了淚水,那真誠的目光,一下子觸動了我。”目光相遇的那一刻,蔣小華突然明白了這份職業的意義和價值。他說,是被救者的眼神溫暖了他往后的海上救援路。
無論如何都要救孩子
“當把第一個小孩抱到懷里的時候,我的眼淚就不自覺地流出來了。因為我也是一個父親,我能理解為人父母的感覺。”
2017年7月21日,蔣小華在海上救起一名女子。飛行隊供圖
2017年7月21日,唐山灤河。“MINGXING18”工程船因風浪過大而進水沉沒,船長朱蘭強一家全部落水。下午3點20分,茫茫大海中,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飛行隊發現了他們。而此時,直升機油量即將耗盡,留給飛行隊的救助時間只剩下十多分鐘。
蔣小華抱著落水小孩安全離開救助直升機。飛行隊供圖
命懸一線!蔣小華來不及多想。身經百戰的他,熟練地拿上救援套,順著鋼索下了飛機,迅速到達遇險婦女身邊。
“當時落水的婦女就拼命朝我喊,直升機聲音特別大,我沒聽清楚喊的是什么。當我把她救到離水面六七米的時候,回頭一看,下面還有兩個小孩。”蔣小華腦海中“嗡”地一下,整個人懵了。
由于救助信息未提到有小孩,直升機并未攜帶小孩專用的救援套。而成人使用的救援套在救助小孩時,會留下過大的縫隙,萬一飛機受到風的影響擺動,孩子再次落入海中,后果將不堪設想。
母親絕望的眼神,像一把刀一樣刺得蔣小華的心生疼。“救孩子,無論如何也要救孩子!”這時候,他的腦袋里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救孩子!
他急中生智,用救援套把孩子套起來,然后用手抱起孩子,一點不敢松開。“心都懸到嗓子眼上了!”所幸,他順利救起了兩個孩子,一個七歲,一個五歲。隨后,一家五口被全部救起。
救援結束后,渾身凍僵的蔣小華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救上來時,那個五歲的小孩已經休克了,不知道他們后來怎樣了?”在他心中,最牽掛的還是兩個孩子。半個月后,蔣小華再次看到了朱蘭強一家,心中的石頭終于落地。看著活蹦亂跳的孩子們,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兒子。
“爸爸是救人的英雄,我給爸爸畫了護身甲和頭盔,爸爸穿上這個就不危險了。”兒子稚嫩的童音,觸動了他心底最柔軟的角落,蔣小華淚流滿面。
天下的父親都是一樣的,危急時刻,每一個險境中的孩子,都值得自己付出一切去援救,這是救生員的使命。
生死兄弟,一個都不能少
“7.21”唐山灤河救援,把蔣小華推向了公眾視野。當“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標兵”“感動交通年度人物”……一系列榮譽紛至沓來之時,蔣小華只說,很幸運,在他背后有一群協同作戰的生死兄弟。
“沒有機長、副駕駛、絞車手的默契配合,任何一場救援都是無法完成的。”蔣小華清晰地記得那次小漁船緊急救援,正是這次與死神的殊死搏斗,讓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團隊協作的生死情義。
蔣小華成功救助兩名男子。飛行隊供圖
當時的海面大霧彌漫,惡劣的天氣條件給直升機飛行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救援時間非常緊迫,大家都捏了一把汗。”飛行副駕駛繃緊全身神經,目不轉睛地監控著飛機里的各個儀表,生怕出現差錯。機長緊張地操縱著方向盤。“霧特別大,海面上的情況看得并不清晰,但憑借著多年的經驗,機長配合絞車手還是將飛機準確無誤地停在了事故漁船的上空。”
由于船上的情況特別復雜,狹窄的后甲板堆滿了雜物,救生員登船救人的難度系數隨之增加。“哪怕只偏一點,也登不上去!”在絞車手的密切配合下,蔣小華終于成功地登上船并安全地救下了遇險者。
救助結束后,機長、救生員、絞車手組織討論,總結救援得失。對他們來說,每一次救助都是經驗的積累。為了提高救援技術,他們還進行救撈系統綜合技能比武大賽,彼此切磋,協同進步。現在,他們已經形成了良好的默契,“基本上只靠一個動作,我們就能知道對方要干什么了!”經常和蔣小華配合的絞車手這樣說。
“五個人出去,五個人回來,一個都不能少。”蔣小華時常回憶起老師傅的這句話。對于他們來說,彼此的關系早已超出了工作關系,他們更是生死兄弟!
蔣小華在救助直升機上。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李慧慧 攝
海上救生員,狂濤巨浪中的救援“神鷹”。英雄光環籠罩下,也潛藏著無盡的風險。“這份職業,給予我的是一種責任感,與海浪共舞,為生命奔走,我感到無上光榮!”回首五年前的職業選擇,蔣小華沒有一絲后悔。“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會這樣選擇。”
其實,在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飛行隊,像這樣的救援故事還有很多。自2003年飛行隊成立以來,他們在渤海上空展翅翱翔,共執行1219起任務,救助1761名遇險人員,上演了一次又一次最美的逆行。
沒有豪言壯語,面對險惡的風浪和鮮活的生命,他們只說:“每一個出海的人都不容易,讓我們護送你們平安回家!”
面對災難,唯英雄逆行。向狂濤巨浪中的救助“神鷹”,致敬!(見習記者李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