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6日11:31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創意港】
作者:魯元珍
在成都三圣鄉,紅砂村的“花鄉農居”,幸福村的“幸福梅林”,江家村的“江家菜地”……無論是觀賞花海、農事體驗還是休閑的農家院,都生意火爆。在西安地區鄉村旅游聚集地上王村,保留了老建筑原生風貌的上王院子、深山環抱中的崖八里,古色古香的風格成為鄉村民宿中的“網紅”。
無論是果實采摘、池塘垂釣,還是在特色民宿、農家院落里共享親子時光,以體驗、互動為主的鄉村旅游受到了城市游客的歡迎。
在全域旅游理念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投資前景被廣泛看好,我國鄉村旅游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鄉村旅游市場的不斷擴大,帶動了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也促進了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成了帶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力量。越來越多地區開始探索傳統農業與旅游業結合的發展道路,不斷激發產業新活力,也讓農村地區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新跨越。
然而也要看到,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在高速發展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不少地方由于盲目跟風、匆忙入市,造成品質不足、高品質產品供給缺乏;大量農家樂的涌現形成過量供給,同質化嚴重;鄉村旅游產品創意不足,文化內涵缺乏,很難讓游客眼前一亮、留下印象。一些地方留不住游客,難有“回頭客”。
因此,促進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提質升級,逐步向高品質邁進,各地應注重統籌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進行合理布局,形成完整、詳細、成體系的發展方案,同時在資金、人才方面給予更多支持,這樣才能避免“一哄而上”監管缺失、產品同質化、資金不足等問題。
促進鄉村旅游向高品質發展,要注重對文化內涵的挖掘。廣大鄉村地區擁有傳承千百年的豐富的民俗文化,不少古村落擁有獨特的建筑風貌和人文歷史。然而,有更多不知名但同樣有豐富文化資源的鄉村地區,有些文化遺存正在面臨流失的危險。因此,應當將鄉村文化資源合理地保護和利用起來,讓文化資源為人們所知、為人們所喜愛,成為“活”的文化,才能實現更好地保護、傳承和發展。
鄉村旅游向高品質發展,還要通過創新引領,結合當地特點和優勢,發展創意農業。一些地方建設鄉村大地藝術景觀,將現有的果蔬資源景觀化;在山西許村,國際藝術公社保存了古民居風格,并引入了國際藝術家來采風創作,以藝術復興村莊;有的鄉村將當地民俗文化用演藝、節慶的方式展現出來,并讓游客參與其中,讓游客在娛樂中有所收獲。這些都為鄉村旅游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模式。
鄉村旅游除了與農業產業結合外,還要積極引入新業態,與康養、體育、教育產業等融合發展,打造宜居、宜游、宜業、宜養的鄉村田園綜合體。不少農村地區森林、植被覆蓋率高,被譽為“天然氧吧”,比較適合發展養老、保健、康養產業,退休的中老年人喜歡來到康養中心長期居住。一些鄉村建設有氧健康步道、綠道、景觀道,還可以發揮自然環境的優勢,引入運動賽事。貴州舉辦多屆的國際山地旅游大會及戶外運動大會,吸引徒步、露營等戶外愛好者聚集,帶動了當地的鄉村旅游熱度。這些都為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
“‘就’在武漢,‘創’贏未來”,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對接大會日前在湖北武漢舉辦。今年,武漢提出22條政策創新措施,對所有在漢高校、職業院校、技工院校31萬余名應屆畢業生給予1400元/人的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九年來,劉海鷹和他的團隊行程近20萬公里,先后為6000余名偏遠貧困地區的患者進行義診,為109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家庭帶來重生希望。江西吉安永新縣對有特殊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貧困群眾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開展巡訪,為他們提供精準健康服務。
九年來,劉海鷹和他的團隊行程近20萬公里,先后為6000余名偏遠貧困地區的患者進行義診,為109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家庭帶來重生希望。江西吉安永新縣對有特殊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貧困群眾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開展巡訪,為他們提供精準健康服務。
包括盤活小區既有公共房屋和設施,保障新建居住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達標,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布點和綜合利用,推進居家社區適老化改造。包括支持參與提供醫養結合服務,支持開展老年人營養服務和健康促進,發展社區助老志愿服務,促進養老產業聯動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全面促進消費”。在疫情造成經濟活動大幅度縮減之后,因消費不足而產生的經營困難、就業緊張等問題迅速接踵而至。
為了在2030年之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除大力節能,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還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李宏偉認為,未來,切實做好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和確權登記等基礎性工作,應以落實產權主體為關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體系。
(記者 劉亮)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線上對洽會18日在北京舉行。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成立于2018年,是工信部設立的全國第十家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也是全國唯一一個面向中東歐國家的中小企業合作區。
(記者 劉亮)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線上對洽會18日在北京舉行。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成立于2018年,是工信部設立的全國第十家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也是全國唯一一個面向中東歐國家的中小企業合作區。
“疫情極大程度上改變了健康醫療服務模式,因線下就診受阻,使得互聯網成為很多醫院、醫生抗擊疫情的第二戰場。對此,國家衛健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大數據辦處長沈劍峰表示,要用標準化來推動信息化發展,用信息化來助推整個健康中國建設。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題:溫暖的“健康答卷”——“十三五”期間健康中國建設巡禮 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持續下降,2019年降至28.4%,為新世紀以來最低水平?!皟稍鲆唤怠敝g,彰顯的是不斷滿足民眾需求的溫度,也是健康中國建設向前邁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