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5日13:21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張勃 (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人具有十分濃厚的團圓意識,這種意識深刻地影響著生活起居、文學創作、審美心態等諸多方面,王國維評論戲曲小說“始于悲者終于歡,始于離者終于合,始于困者終于亨”,就是這種意識的典型表現。傳統節日作為中華民族的標志性文化,同樣蘊含著團圓的主題,春節、元宵節都講究闔家團圓,中秋節的團圓意蘊就更加突出。
中秋佳節,一輪人工大月亮亮相南京街頭,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駐足留影。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首先,從節日名稱上看,中秋節有不少別名,如月夕、秋節、八月節等,還有一個便是“團圓節”。節日以“團圓”命名,足見團圓之于中秋節的重要性。
其次,從節日時間上看,中秋節時處八月十五的月圓之夜。十五的月亮本以圓滿為特征,八月十五的月亮與其他月份的相比則更甚,恰如棲白《八月十五夜玩月》詩中所云:“尋常三五夜,不是不嬋娟。及至中秋滿,還勝別夜圓。”皎潔圓滿的月輪成為人世團圓的最佳象征,也因此,中秋節的諸多習俗活動都與月亮有關,如拜月、玩月、走月、跳月等,其中多有以天上月圓寄托人間團圓、世事圓滿的美好意愿。
再次,從習俗活動上看,通過為節令食品命名、賦形以體現對團圓的追求,是我國傳統節日中常見的做法,比如將元宵稱為圓子、團子、浮圓子等。月餅則是中秋節的節令食品,其形取圓,其名有“團圓餅”的說法,無論用作祭月的供品,還是饋贈親朋的禮品,抑或分享的食品,都包含團圓之意。明代《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清光緒十年《大同縣志》記載當地“供月之餅大至三、二尺許,名‘團圓餅’”,供過月亮之后,一定要全家分食。
全家人相聚一堂、共度良宵是中秋節的重要活動,這一習俗至少在宋代已經形成。吳自牧《夢粱錄》記載:“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圞子女,以酬佳節。”“安排家宴,團圞子女”,這種一家人面對面的團聚相守無疑最能體現團圓的真義。因此,很多地方就將“合家團坐飲食”稱為“團圓會”“吃團圓飯”。為了保證闔家團圓的實現,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出嫁女必須回到夫家的習俗規定,所謂:“寧留女一秋,不許過中秋。”今天我們過中秋,仍然將闔家團圓視為最大的人生幸福。
9月24日,游客在北京玉淵潭公園內猜燈謎。樊甲山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最后,從節日情感上看,渴望團圓,是中秋節縈繞難去的情懷。若能親友相聚把酒邀月則高興歡喜,若遠走家鄉親友分離則憂思從中而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寫道:“銀臺金闕夕沈沈,獨宿相思在翰林。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李群玉《中秋廣江驛示韋益》寫道:“淚逐金波滿,魂隨夜鵲驚。支頤鄉思斷,無語到雞鳴”,都表達了中秋節懷念朋友家鄉的深切情感。張祜有《中秋月》詩云“人間系情事,何處不相思”,更鮮明揭示出中秋節在其初興之時的唐代就已經具有深深的團圓內涵。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面對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的現實,中國人仍然擁有樂觀的心態,總是用共享一輪明月彌補現實的缺憾,慰藉相思的心靈,創造出一種新的團圓方式,無論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還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抑或“明年佳景在,相約向神州”,都是如此。它們和戲曲中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化蝶雙飛、焦仲卿與劉蘭芝鴛鴦共鳴異曲同工,鮮明地反映了中國人積極樂觀的大團圓意識。
從歷史上講,中秋節渴望團圓的情感開始主要集中在親友和家人之間,至遲到宋代,已從一人一家的悲歡離合上升到國家的層面,如劉辰翁《水調歌頭》詞:“想見凄然北望,欲說明年何處,衣露為君零。同此大圓鏡,握手認環瀛”,便抒發了強烈的故國之思。如今這種情感依然在延續。
中秋節是團圓節,渴望團圓的情感使它為親人團聚提供時機,而團聚進一步強化了人們的團圓意識,培養了人們的家國情懷。由團圓而團聚而團結,中秋節讓人們從內心生長對親人、鄉土和國家、民族的愛,并凝聚成強大的精神力量。
9月24日,“迎雙節、慶豐漁”公益拍賣在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舉行。新鮮生態魚拍賣所得款項將捐贈給“失依兒童”,讓孩子們在節日里感受溫暖與關愛。 趙玲玲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中秋節在瓜果飄香、莊稼成熟的金秋季節,因此也有慶祝豐收的意蘊。“八月十五月兒圓,西瓜月餅供神前。”用新鮮的時令果品祭月并在祭后食用是常見的做法,既是對月亮表達敬意,也是嘗新,同時也寄寓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山西一帶,人們精選嫩黃豆角連皮煮熟作為供品,以其色金黃喻金秋。上海人家多供菱、藕、石榴、柿子等四色鮮果,寓意“前留后嗣”,還有煮熟的毛豆莢、芋艿,稱為“毛一千,余一萬”,以討吉利。人們也用時鮮的瓜果饋贈親朋好友,包含分享勞動果實、共慶豐收之意。
四川、福建、臺灣等一些地方有中秋節祭祀土谷神的做法,稱為“鬧土地”“秋報福”,過去山東微山湖湖區則有隆重的祭湖儀式,都是豐收之后酬神報謝的意思。我國南方還有中秋舞龍的習俗,比如在浙江開化縣蘇莊鎮,人們用新鮮稻草扎制草龍,在田間舞動,既是對一年好收成的慶祝,也是對來年獲得更大豐收的祈盼。
依靠天時地利,用辛勤的汗水獲得好收成,無疑是值得慶賀的事情。中秋節在恰當的時機讓勞動得到回報。玉露生涼、丹桂飄香的宜人時節,于花好月圓之中,享用勞動果實,感受人情和美,大概就是我們想要的理想生活吧。
《光明日報》( 2018年09月25日 04版)
中秋節是家庭團圓的節日。那些正盼著孩子回家過節與家人團聚的父母看到這樣的調查結果,一定會倍感欣慰。對于以團圓為主題的中秋節,父母對我們的期盼更甚,我們也就更加沒有理由在可以回去的情況下卻選擇不回去。
“雙節”出行不松懈,防疫繃緊“安全弦”
10月1日至8日放假調休,共8天。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20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19〕16號)精神,為便于各地、各單位及早合理安排工作,現將2020年國慶節、中秋節放假日期安排通知如下: 10月1日至8日放假調休,共8天。節假日期間,各地、各單位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衛等工作,遇有重大突發事件,要按規定及時報告并妥善處置,確保人民群眾祥和平安度過節日假期。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2020年國慶節中秋節放假安排的通知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范區管委會、各省直管縣(市)人民政府,省
中秋節、國慶節,雙節喜相逢;故園情、家國情,花好月更圓!據CCTV-4中文國際頻道官方微博消息,2020央視中秋晚會落戶洛陽,將于
1. 滎陽市政府原黨組成員、副市長海鷗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違規收受禮金等問題。2019年8月,鄭森林受到開除黨籍、政務撤職處分,降為科員;李穎受到留黨察看一年、政務撤職處分,降為科員。
八月十五 媽媽離家出走 十月份爸爸又意外猝死 他們夫妻二人 是從濮陽來鄭打工 但在中秋節晚上
今年閏月出現在6月,不僅七夕節推遲,中秋節也跟著錯后,加之農歷中秋節一般出現在陽歷9月7日至10月6日之間,從而出現了中秋逢國慶的歷法現象。“農歷的閏月如果加在八月之前,大多數會造成中秋國慶‘喜相逢’的情況。
今年閏月出現在6月,不僅七夕節推遲,中秋節也跟著錯后,加之農歷中秋節一般出現在陽歷9月7日至10月6日之間,從而出現了中秋逢國慶的歷法現象。“農歷的閏月如果加在八月之前,大多數會造成中秋國慶‘喜相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