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0日10:52 來源:羊城晚報
4月初的北京天朗氣清,進駐某單位開展常規巡視的中央第五巡視組正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一封群眾來信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這封信反映該單位某下屬公司利用該單位影響力,在多個國家級貧困縣開展精準扶貧第三方評估,借機收取高額評估費“與民爭利”。(9月18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這封信引起了巡視組組長桑竹梅的高度重視。為此,巡視組組成兩個工作小組,到河南、貴州等省深入了解情況,經過調查,有國家級貧困縣2017年接受國家、省、市檢查和第三方評估已多達5次,每次都花費不少評估費用,群眾反映這是典型的“刮扶貧油”。群眾的舉報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實有其事。
開展精準扶貧第三方評估,本是對貧困地區扶貧工作成效進行的一種考核,精準扶貧第三方評估會計入當地扶貧工作的績效,這可能影響到一些官員的仕途,還對扶貧工作的下一步開展至關重要;第三方評估需要對基層扶貧成效進行深入調查,看是否存在錯評、錯退、漏退等問題,第三方評估發現的問題,就會成為地方扶貧工作改進的方向,也會成為上級部門對基層扶貧工作進行評估的重要依據。
第三方評估的重要性、必要性毋庸置疑,但第三方評估不能過濫、不能過多,也不能成了第三方評估機構牟取暴利的工具。從中央第五巡視組發現的問題來看,在一些地方,精準扶貧第三方評估“被玩壞了”。有的貧困縣被反復進行精準評估,一些第三方評估機構成了“刮扶貧油”的“蠹蟲”,這在進行第三方評估的過程中,難以做到公平公正,第三方評估機構為了追逐利益,借收取高額評估費,違背了初心,甚至可能淪為一些相關部門的“代言人”,“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這樣的第三方評估就變了味、走了形。
本是為了更好地推進地方扶貧工作的第三方評估,反倒刮起了“扶貧油”,這不僅僅讓扶貧款項被第三方評估機構“侵占”,更可能讓第三方評估失去了公平與公正,這對扶貧工作的開展會形成很大的阻力。第三方評估機構由“包青天”變成了“大反派”,這樣的角色錯位、角色錯亂,令人錯愕,也亟須予以遏制。
對此,相關部門不能坐視不管,不能讓精準扶貧第三方評估衍生出權力尋租,要將第三方評估與利益剝離,而能真正堅持中立與客觀的立場。這就需要完善相關制度,避免第三方評估機構“靠山吃山”“與民爭利”,對于“刮扶貧油”的第三方評估機構,要依據具體情況,予以相應懲戒,直至取消其進行精準扶貧第三方評估的資格。
扶貧款項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一些基層工作人員、扶貧干部“雁過拔毛”,現在連本應是監督者身份的第三方評估機構也要進來“分一杯羹”。對此,不僅要對經管權力實行全方位的監管,對于評估、監督經管權力的第三方評估機構,也要形成掣肘,要完善相關制度,補齊一切可能出現權力尋租、權力自肥的漏洞。要確保扶貧資金的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要讓貧困群體的救命錢,不再成了既得利益者、權力者的“唐僧肉”。(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