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05日16:49 來源:央廣天下財經
記者|王建帆
工業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非洲實現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在昨天(4日)舉行的中非領導人與工商界代表高層對話會暨第六屆中非企業家大會上,中外代表對中非工業化合作的成果以及未來合作的趨勢進行了討論。
工業化合作讓中非優勢互補
能源是推進工業化轉型的重中之重。中石油董事長王宜林介紹,從1995年起,中石油開始在非洲進行油氣的投資合作業務,帶動了當地就業,也拉動了其他相關領域的投資。
王宜林:在非洲10個主要油氣資源國里,中石油在7個國家投資了18個項目,累計已經投入了大概是350億美元。重要的是,為非洲解決了12萬人的就業,拉動了相關的其它領域的投資。
工業化合作把中方的資金、技術、裝備等優勢,同非洲的自然資源、市場潛力等資源稟賦對接了起來。保利協鑫天然氣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埃塞俄比亞—吉布提石油天然氣”項目是“一帶一路”非洲沿線最大的能源項目之一,公司董事長于寶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一項目推動了當地工業化的進程,同時也有助于緩解中國天然氣短缺問題。
清潔能源將成為中非合作新趨勢
對于中非工業化合作未來的方向,于寶東說,清潔能源將成為新趨勢:
于寶東:經濟發展和環保是相輔相成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對環保的要求就更加嚴格。到一定程度,整個生產結構、經濟結構都會做出調整。就從埃塞俄比亞講,他也會逐漸過渡到(使用)清潔能源的階段,像天然氣電廠,其實我們現在也開始做了。清潔能源本身也會改變當地的經濟結構,很好地帶動當地工業企業的發展。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秘書長伍萱也認為,在工業化進程中,世界各國都面臨化石能源大量消耗帶來的環境破壞和氣候變化問題,這嚴重制約了可持續發展。他說,非洲工業化的關鍵是解決能源問題,而要解決能源問題,就要加快構建非洲的能源互聯網。
伍萱:全球能源互聯網就是清潔能源在全球范圍大規模開發、輸送、配置和使用的平臺,是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現代能源體系,實質上就是智能電網+特高壓電網+清潔能源,將有效地解決資源緊張、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問題,為工業化發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關注“軟產業”
除了能源等領域,非洲開發銀行行長阿金武米·阿德希納認為,中非合作還應該關注“軟產業”。他說,技術產業是非洲的未來,希望中非加強在技術領域的合作:
阿德希納:當人們談到跨越式發展的時候,必須要在人力資本上進行投資,我希望中國能夠發起中非技術合作領域,比如可以把中國和非洲的高技術群體整合到一起,進一步幫助非洲整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摩洛哥企業家聯合會主席薩拉赫丁·梅祖爾說,基礎設施投資讓非洲受益匪淺,希望中國未來加強對非洲青年人的投資、加強對非洲的創業者的投資:
梅祖爾:非洲非常感謝中方在基礎設施方面所做的努力。下一步要投資到哪里呢?投資到非洲人日常感受到的東西,比如對年輕人進行投資,對創業進行投資。這是社會的基礎,是非洲大陸的基礎。
” 從西非的科特迪瓦到東非的肯尼亞,中國援非的“萬村通”衛星數字電視項目讓當地兒童足不出戶便能“看到”外面的世界。2018年7月3日,在肯尼亞萊基皮亞郡利基村,中國企業四達時代集團的兩名員工為當地村民安裝衛星電視接收設備。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于11月30日在北京應邀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經中俄雙方商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于12月2日同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米舒斯京以視頻形式舉行中俄總理第二十五次定期會晤。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 11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埃塞俄比亞總統薩赫勒-沃克·祖德互致賀電,慶祝兩國建交50周年。我期待同習近平主席緊密合作,不斷推進兩國傳統友好關系,深化和拓展雙邊合作,為兩國和兩國人民增添福祉。
1970年11月24日,中國與埃塞俄比亞正式建立外交關系。2017年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后,中埃關系在政治互信、共建“一帶一路”和國際事務合作等方面走在中非關系前列,中埃合作成為中非合作和南南合作的典范。
毛里求斯青年醫生蘇瑪(右二)與非洲青年代表在江西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自拍。本報記者 薛 丹攝 在江西直升機科技館,非洲青年代表認真了解中國民用直升機應用現狀。本報記者 陳尚文攝 布隆迪記者文森特(右二)在江西易家河柑橘基地采訪。
10月28日, 中非合作論壇20周年成果與展望云論壇通過視頻連線方式成功舉行。南非國民議會事務主席弗羅里克、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陸彩榮、中國駐博茨瓦納大使趙彥博、尼日利亞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查爾斯·奧努奈居,博茨瓦納中國友好協會秘書長魯道夫·鮑伊等參加了活動并分別發表講話。
為期兩周的2020年塞拉利昂減貧與可持續發展研修班日前在線舉行,來自中塞兩國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等圍繞減貧與可持續發展主題進行深入研討。研修班學員代表、塞拉利昂馬可尼大學農業系主任賽杜·坎努說:“中國實施精準扶貧、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等做法,脫貧攻堅成就顯著。
今天(27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據報道,第五屆中非青年大聯歡26日在北京開幕。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介紹,20年來,中非合作論壇不斷加強人文領域合作、引領中非文明交流互鑒,中非友好民意基礎持續鞏固。
根據中國駐馬里使館官網消息,近日馬里國際問題專家、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兼法語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約羅·迪亞洛在馬里主流媒體撰文,呼吁進一步加強中國與非洲國家在安全與發展領域合作。
與會嘉賓就擺脫貧困與人類可持續發展、中國脫貧攻堅與國際減貧事業等議題展開探討,共享減貧經驗。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底的551萬人,中國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 對中國脫貧取得的矚目成就,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莫因·哈克在采訪中表示,“中國的成功值得學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