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02日09:33 來源:人民網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即將盛大召開,中非領導人將再度聚首,共商友好合作大計,共繪發展美好藍圖。
中非間的盛會歷來都是親密的、團結的、前進的,這源于深厚的傳統友誼和互利共贏的合作成果。從非洲兄弟抬著中國走進聯合國,到“一帶一路”合作項目造福中非人民,中非關系已進入全面發展的快車道,中非命運共同體愈發緊密、牢固。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國對非合作,踐行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引領國際對非合作,成為南南合作的樣板,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然而,國際上總有一些人對快速發展的中非關系感到不安、不適,不時要炒作一下中國對非洲搞“新殖民主義”、非洲陷入“中國債務陷阱論”等論調,企圖抹黑中非關系。
中非關系本質如何,事實最有說服力,非洲國家最有發言權。非洲國家多位領導人站出來為中非合作正言:中國是非洲患難與共的可靠朋友,這份情誼歷久彌堅,絕非外界挑撥所能撼動。塞舌爾總統富爾近日接受本網記者書面采訪時更是強調,非中合作互利共贏,西方批評言論站不住腳。
事實上,如此罔顧事實的謬論,在西方一樣遭到正直學者的公開駁斥,認為西方輿論關于中非關系的論調很少基于確鑿的事實。
——中非合作平等相待、互利共贏, “新殖民主義”根本站不住腳
“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任何國家發展同非洲的關系,都應該尊重非洲的尊嚴和自主性。”中國最高領導人多次表示,中國始終把發展同非洲國家的團結合作作為中國對外政策的重要基礎,這一點絕不會因為中國自身發展和國際地位提高而發生變化。中方堅定支持“非洲人以非洲方式解決非洲問題”,從沒有、也絕不會將自身意識形態和發展模式強加于非洲國家。
以兄弟相稱,必以兄弟情義相待。中國對非關系發展原則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對待的基礎之上。“中國從來沒有殖民過任何非洲國家,也從來沒有把非洲人民看作二等公民。”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曾表示,西方拋出所謂“新殖民主義”的論調是不實的,非中雙方合作的碩果就是最好例證。“當你踏上非洲這片土地,就會看到很多中國公司的投資項目,他們幫助非洲國家修建公路、鐵路、機場和港口。”
中非合作為雙方人民帶來的實惠是看得見、也摸得著的。中非合作也是開放的,中國一再表示,歡迎其他國家一起開展在非洲等第三方市場合作。但總有人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總以為中非合作是動了他的奶酪。
今年初,時任美國國務卿蒂勒森非洲首秀,原本是為了修復美非關系,但他卻用錯了方法,把心思放在挑撥中非關系上,指責中國“助長非洲國家依賴性,破壞非洲國家主權,施行‘新殖民主義’”。如此不著邊際的無端指責,自然激起非洲內外的一片反對之聲。
丹麥羅斯基勒大學社會科學與商業研究所教授格瑞姆·羅伊·奧爾森尖銳地指出,“蒂勒森的言論缺乏依據。相比之下,中國在非洲大陸參與的行動隨時隨地都可看到。如蒂勒森訪問非盟總部所在的建筑,亞的斯亞貝巴機場到市中心的城市鐵路,以及亞的斯亞貝巴至吉布提港的鐵路都是由中國出資并協助建設的。為什么中國在非洲巨大的投入,而美國卻不愿意為此付出?”
坦桑尼亞前總統本杰明·威廉·姆卡帕說,“一些西方媒體總是來摸黑非中合作,稱其為‘新殖民主義’。但他們是錯誤的,正是與中國合作才使得非洲能夠更好發展,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是受非洲人民歡迎的。”
在埃塞俄比亞姑娘漢娜·格塔丘眼里,中國和非洲的關系完全不同于殖民主義。“中國承建了埃塞俄比亞的兩條鐵路,當時這種投資是有一定風險的,但中國相信埃塞俄比亞和非洲的發展。最終鐵路建成,開始反哺埃塞俄比亞經濟,中國的投資也獲得了回報,這是一個雙贏的結局。當中國人和非洲人做生意的時候,他們是平等地坐在桌子上談判的,他們愿意承擔各自的責任,珍惜彼此的貿易伙伴關系,他們追求雙贏。”
政治上平等相待,經濟上互利共贏,這是中非合作的關鍵詞,是令雙方關系內涵不斷豐富的催化劑。非洲人民知道誰才是真正可靠的伙伴。那些用抹黑的手段詆毀中非合作、挑撥中非關系的人顯然是找錯了話題、打錯了目標。
——中國投融資助力非洲發展, “債務陷阱”缺乏事實依據
中國與非洲的合作互補性強,彼此取長補短,互為機遇。從中非合作論壇機制建立到對非“十大合作計劃”,中國始終把非洲兄弟的需要和利益放在心上,從非洲的關切出發,為非洲發展提供資金等多方面的支持。然而,深受非洲國家歡迎的中國對非投融資合作,卻被一些西方媒體扣上了令非洲國家陷入“債務陷阱”的帽子。同樣的帽子,還扣到了中國與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南太島國的頭上……可惜,西方精心編織的債務陷阱這頂帽子,無論如何都戴不到中國的頭上。
今年7月,事實核查網站“非洲審查”發表一篇題為《肯尼亞:中國并沒占有肯尼亞70%以上的外債》文章,反駁美國石英雜志網站的報道,指出報道試圖以偷換概念的形式,將中國擁有肯尼亞雙邊債務的數據曲解為外債數據,以此達到呼吁肯尼亞政府聘請專業人士管理借款的目的和引發公眾關注的效果。
“非洲審查”在文章中明確指出,一個國家的外債包括雙邊債務、多邊債務和商業債務三個組成部分,雙邊債務數據不能被認為是該國外債總額,因此石英雜志網站的報道是不準確的。文章還援引肯尼亞《商業日報》報道中所采用的肯財政部數據,指出中國并沒有占肯尼亞外債比例的72%。
“西方輿論關于中非關系的論調很少基于確鑿的事實。”不久前,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中非研究所主任黛博拉·布拉緹格姆在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她和其團隊一直在努力構建中國貸款數據庫,初步統計,2000年至2016年,中國向非洲政府提供的貸款總額累計為1020億美元。“目前一些非洲國家出現了債務問題,但我不認為這是貸款方故意為之造成的。事實上,中國的貸款正在助力非洲發展”。布拉緹格姆表示,中國的貸款一般都有較低利率和較長還款期,為非洲嚴重的基礎設施缺口提供資金,在一個逾6億人無法獲得電力的大陸上,40%的中國貸款用于發電和輸電項目,另有30%被用于更新非洲落后的基礎設施,電力和運輸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投資。”
南非國企部前總司長理查德·塞勒克對人民網記者說,“非中雙方的合作沒有爾虞我詐,也沒有仗勢欺人,大家坦誠對待。非洲國家正在雄心勃勃地開啟工業化進展,基礎設施落后和資金技術不足是發展的瓶頸,中國通過合作的形式幫助非洲逐步解決這些難題,難道不是非洲人的朋友嗎?我曾多次訪問中國,與我交談和合作的中國官員都很有自信,他們對非中關系有長遠的規劃,對未來有良好的預期,并且有足夠的金融或財政資源(如援助、免息和低息貸款等方式和有針對性地對某些非洲商品免稅)實現這些夢想。此外,據我所見所聞,中國認為非洲的穩定對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都非常重要,中國認為不應該干涉非洲內政,西方國家也應該這樣做,通過幫助解決非洲的民生發展問題從根本上維護非洲的和平與穩定。”
非洲足夠大,也充滿機遇和希望。與其對中非關系與合作發出透著酸勁兒的“嫉妒聲音”,不如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與非洲的合作,從中汲取經驗,積極參與到非洲振興的行動中來。
美國有線電視網8月30日刊登了題為《中國帶來就業機會》的長篇報道,講述了中國企業在埃塞俄比亞等非洲國家投資興業,改善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并為當地人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的故事。中國與非洲歡迎國際媒體客觀、公正、平衡地報道中非合作,也更希望國際社會能更多的投入到推動非洲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浪潮中來,讓非洲感受到世界共同繁榮的脈搏。
人民網北京9月1日電 (參與記者:常紅、王磊 實習生:劉晶、陶穩)
奧斯汀在被任命為中央司令部司令之前,曾擔任美軍駐伊拉克最高指揮官,他參與了2007年開始的增兵行動,并在2011年負責美軍作戰部隊的撤離。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美國史密森學會國家動物園12月7日宣布,根據該動物園和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最新續簽的協議,2000年從中國來美國的大熊貓“美香”和“添添”和它們的幼崽“小奇跡”將在美國生活到2023年年底。2000年,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美方簽署了為期10年的大熊貓繁殖研究合作協議,協議到期后,分別于2010年和2015年兩次延期,每次延期5年。
香港特區政府11月11日宣布,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4名立法會議員楊岳橋、郭榮鏗、郭家麒、梁繼昌即時喪失立法會議員資格。” 劉兆佳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香港局勢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美國已經失去了利用香港這個“基地”顛覆中國的能力。
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7日宣布,考慮到新冠疫情現狀,該論壇2021年年會將于明年5月13日至16日在新加坡舉行。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在公報中表示,“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公私合作,以重建信任,修復2020年出現的裂痕”。
當地時間12月7日,佐治亞州最高選舉官員說,準備在當日再次確認拜登在該州的投票中獲勝。特朗普曾要求美國多個顯示拜登獲勝的州進行重新計票,但至今為止,重新計票的州沒有出現勝負反轉的情況。
國際奧委會執委會7日召開會議,同意2024年巴黎奧運會增設霹靂舞、滑板、攀巖和沖浪四個大項。精簡辦賽、性別平等和關注年輕人的需求,成為巴黎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三大特點。
【環球時報記者 李曉驍 于文 】據印尼《羅盤報》7日報道,首批來自中國的120萬劑新冠疫苗已于12月6日晚運抵印尼首都雅加達,印尼總統秘書處隨后發布視頻對此予以證實。佐科6日表示,印尼政府已經收到120萬劑由北京科興公司生產的新冠疫苗。
據韓聯社報道,當地時間7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青瓦臺首席秘書和輔佐官會議上表示,“政局混亂令國民擔憂,我作為總統深感歉意,希望混亂的局面不會持續,而是成為改革道路上最后的陣痛”。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日報道,美國國務院在一個綠卡申請的文件中,將居住在南千島群島上2萬名俄羅斯居民的出生地認定為“日本”。俄方堅持對南千島群島已根據二戰結果納入俄版圖并對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而日本一直把歸還四島作為締結和平條約的條件。
英國首相約翰遜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5日通電話后說,他們已指示雙方團隊6日重啟以貿易協議為核心的未來關系談判。若過渡期內英歐未達成貿易協議,雙方貿易自2021年起將回到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重新實施邊檢和關稅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