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02日09:14 來源:大河客戶端
電影是國家文化和思想觀念的反映和延伸,從文化產品的屬性來看,看電影和拍電影一樣重要,觀眾只有接收到電影創作者的全部訊息才是對一部優秀電影的最大尊重,要知道,大部分觀眾雖然愛看電影,但對電影產業的認知大都是業余的。又一個暑期檔熱熱鬧鬧過去,當爆款電影的片方賺得不亦樂乎的同時,給觀眾留下了什么?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采訪了162位讀者,從結果看出,看電影已成為河南觀眾在暑期的主要休閑方式,在一部電影上映的第一時間去影院看電影也是大部分觀眾的消費習慣。
追劇流行?看電影更是習慣
雖然宮廷戲在暑期檔讓很多觀眾養成了追劇的習慣,但在暑期排名前三的娛樂項目中,“看電影”居榜首,占比60.49%,其中有43.83%的觀眾在暑期檔里看了1-3部電影,在受訪的162位觀眾中,僅有14位觀眾一部電影也沒看,足以證明“看電影”已成為一種消費習慣。
看電影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群體行為,在社交媒體時代更是如此。電影發行人閆敏認為,如果一個年輕人發現每天刷的朋友圈、微博和其他自媒體平臺的電影片名或者一部電影引發的社會話題自己不熟悉,會產生一種被群體拋棄的感覺,“如今傳統媒體和互聯網媒體并行,再加上日臻成熟的電影宣發手段,幾乎每一部熱映的電影訊息都會無孔不入地傳遞給觀眾,也都成為讓觀眾踏入影院的催化劑,從而使得看電影的即時性變得尤為重要”。這一點在調查中也得到印證,當有感興趣的電影上映后,有61.73%的觀眾選擇第一時間去影院看,坐等電影下檔后在視頻網站上觀看的觀眾只占到27.78%,而“用其他方式搜索資源”的觀眾僅占10.49%。閆敏表示,如今早已過了看“盜版”的時代,“雖然片方對反盜版抓得很緊,但更關鍵的是觀眾消費習慣的轉變,畢竟現在大部分電影只有在電影院才能獲得良好的視聽享受,這一點已經成為共識”。
河南觀眾愛看啥片?
喜劇是暑期檔中最受寵的片種,在河南觀眾排名前三的暑期檔影片分別是《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戲》,其中《我不是藥神》以70.37%的投票成為河南觀眾心中的暑期檔冠軍。
《我不是藥神》之所以能夠獲得觀眾喜愛,喜劇元素和接地氣的風格是主因,導演文牧野初執導筒就能拍出這樣的作品讓人意外,但更重要的兩個功臣是背后的寧浩、徐崢兩位監制。另一方面,從《我不是藥神》中看到我們不曾了解的一個群體,看到了我們社會的進步,同時也看到了電影審查的進步。
《西虹市首富》是“開心麻花”的新作,雖然內涵不及《我不是藥神》,但幽默搞笑的風格能讓觀眾在影院中得到放松,這對于觀眾來講是最大的實惠。黃渤的《一出好戲》雖然被業內譽為“一出寓言”,但普通觀眾始終是拿它當喜劇看的,畢竟放著黃渤、王寶強、王迅等主演名號,如果再不把它當喜劇,那么和《愛情公寓》有何分別?
票價已趨于合理
在“阻礙你去影院看電影的絆腳石是什么”一項中,“沒有人陪”出人意料地以64.2%的選擇率成為榜首,固然有“單身狗”的戲謔成分在其中,但也能看出“電影是現在人們的重要社交手段”。另外,“電影太爛”和“票價太貴”分列第二、第三位,口碑已成為觀眾選擇電影的重要標準。在電影票補力度日益消減的眼下,能夠看出觀眾已經表現出了明顯的不適應。
2016年暑期檔曾迎來了5年來暑期檔的首度暴跌,當時業內人士來診斷是因為票補過猛引發的副作用。2016年以來,隨著市場的規范、競爭的有序以及觀眾觀影習慣的養成,“9.9看電影”已成為歷史。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觀眾可能不適應當下的票補政策,覺得票價還是很高,但對于電影市場是有良性促進作用的。暑期檔是“學生軍”的天下,據貓眼電影統計,暑期檔學生的觀影比例突破60%。對于一二線城市影迷來說,票補的實際作用已經退燒。但對于三四五線城市的學生軍來說,價格仍然是觀影重要的考慮因素。“一部電影首周末19.9元的票價通常會引爆票房,這也是價格因素在起作用。”電影人李軍表示,“但衡量一部電影的標準在于后勁兒,《愛情公寓》的首周末票補政策很猛,最終首日票房占據了全部票房的一半還多,就是一個反面典型。”(記者 王峰)